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穩健而充分配套的減核進程,才是負責任而務實的能源政策

能源政策攸關國家發展、社會民生之大計,必須從「穩健、安定、經濟效益、能源安全、符合國際潮流」等多元面向去制訂,因此馬英九採取逐步穩健的做法,邁向非核家園的政見,是一個成熟負責的候選人所應當選擇的方式;反觀蔡英文的政見,高度賭注於尚未成熟的綠色能源、忽略我國對國際的節能減碳承諾、輕忽供電穩定的重要性、隱瞞綠能發電的高額電價、過份高估「備用發電容量」的餘裕,綜上所述,蔡英文對於能源政策的輕忽、躁進與信口開河,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將造成社會安定的致命傷。以下將從各個面向提供論述:
一、先天條件與兩岸關係
 1.德國可以廢核、但台灣不能躁進:台灣四面環海,並無電網與鄰國相接,因此電力供應必須自給自足,這是我國與德國最不相同之處。此外,德國自己不用核電,卻向法國買電(法國是用核能發電),因此德國的做法,並非放諸四海皆準的楷模。
 2.台灣的能源安全:核能電廠補充一次燃料,可以維持運轉2年以上(一架次空運貨機即可完成),反觀其他的發電方式,一旦燃料來源或海上運輸受阻,則最多僅能支撐3個月。因此如果兩岸無法結束對立狀態、無法開展和平協議,則在此情況之下,更需選擇持久度較好發電方式。此外,兩岸距離相近,核電廠自然不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因此在國防安全的考量上,核能電廠自亦較其他發電方式的電廠安全。
二、綠色能源的發展仍有瓶頸
 1.綠色發電必須有氣候及地質條件的配合:目前最受矚目的綠色發電能源為太陽能及風能。太陽能需要廣大的面積(一座核能機組約需要一整個新竹市面積的太陽能電板才能替換);而風力發電雖是目前相對最可行的選項,但適合發電的風場的位置與風力強度則需要慎重選擇,且存有季節性變數。另外,亦有環境影響、居民抗爭等問題(除非是設置離岸風場)。另若以每座風機2MW而言,則需1萬2千組風機,需要約4千公里長的帶狀土地方能替代一座核能機組,若以更大的5MW的風機進行發電,則必須慎重考慮地質條件,否則無法在台灣多颱風、多地震的環境下平順運轉。
 2.綠色能源發電的高額代價:由於綠色發電的機組位置分散,需要透過智慧電網的建設才能將電量加以統籌運用。此外,綠色能源發電的成本較高,即使政府補助,民眾亦需付出比現在更高的電價,在台灣民眾及產業能否接受?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絕不能只透露有利的資訊,而隱藏不利的資訊。此外,綠能發電的穩定性、設備耐久性、維護成本、生命週期(從製造到報廢)的污染排放,都是必須審慎思考的議題,因此對於能源政策,應該多元思考,不應偏廢。
 3.需有穩定的「基載發電來源」提供穩定的供電:不管是發展高科技、追求舒適的生活、穩定的工業生產,都需要穩定的電源。因此,能源政策的選擇上,必須有足夠比例的電量來自於穩定的基載發電裝置。很顯然,綠色能源尚不足以擔綱此一大任,而以政府目前可以掌握的台電公司而言,其所產生的電量中,核電約佔全台總發電量的18%,而火力發電的比重則佔44%,上述兩者都是重要的基載電源,但是上述數據也突顯兩個問題:首先,台電公司目前並無任何一種基載電源的發電量比例過半;其次,如果停止核能發電,為了解決基載電源的不足,勢必僅剩增加火力發電作為穩定的基載電源一途!雖較乾淨的天然氣可能成為接棒的主角,但天然氣的價格較高,來源、價格恐有不穩,備用儲存天數極少,台灣社會是否能接受此種風險?
三、國際現實與溫室氣體減量承諾
 1.我國的溫室氣體減量承諾:我國宣佈要再2025年時,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量到2000年的水準。如果在其他綠能發電、各部門的減量方案尚未落實的狀況下,就貿然停止核電,則我國勢必更加依賴火力發電,如此,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可能減少。此外,火力發電比重過高,將使節能減碳作為(如電動車、鐵路、捷運)的效益大打折扣。
 2.未來各國對商品減碳的要求與「碳足跡」認證:台灣靠出口外銷來支撐整體的經濟,而歐美各國未來可能都會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碳足跡)進行控管,如果我們停用核電,勢必會讓火力發電的比重增加,這樣會不會讓我國成為碳排放大國?會不會受到國際的制裁?而工廠生產線的電力來自於火力,因此產品碳足跡亦可能無法達到國際的標準,會不會讓我國的產品無法銷往國外?以上都是非常嚴肅而需要務實面對的課題。
 3.蔡英文的「備用發電容量」觀點過於樂觀:蔡英文認為目前台灣的備用發電容量仍有23%(高於一般16~18%的水準),其餘裕足以關閉所有的核能電廠(我國核電廠發電量佔18%)。但此一數據乃為金融海嘯之後的數據,因此能否反映中長期的未來趨勢,仍有疑問。且若我國未來要大力推動節能減碳(例如,減少小客車的使用、發展電動車、鼓勵鐵路、捷運的使用),如果電力來源無法達到「低碳、足量、穩定」的要求,則所有節能減碳的成效都可能變成幻影。
最後,一個好的候選人、一個完善的能源政策,除了具備能夠逐步、穩健的達到非核家園的理想之外,必須亦能考慮國內環境的現實。若核四無法順利商轉,不僅我國能源安全堪虞、經濟成長將會受限,更現實的財務問題是,核四無法商轉所造成的重大損失,將導致台電破產,其鉅額虧損由全民買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