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做好經濟結構轉型的推動工作

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0.36%,但全年預估還有3%以上的成長,顯示未來的經濟是開低走高,但放眼全球經濟,歐債問題依然未決,大陸經濟成長趨緩風險仍在,加上油價仍在高檔,未來仍不可掉以輕心。因此,政府現階段除了做好短期內經濟仍有下滑可能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做好經濟結構轉型的推動工作,因應策略1. 加速ECFA後續談判,因應東亞區域整合壓力、2. 推動經濟轉型,帶動國內薪資水準上漲、3. 加速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並吸引亞洲鄰近國家來台旅遊,為內需經濟增添活水、4. 改善投資環境,持續鬆綁法規與開放市場,加強引進包括陸資在內的外人投資、5. 協助產業布局全球,並積極爭取新興國家出口,讓台灣經濟更能抵禦全球景氣的快速變動,並於下次的經濟復甦時掌握制高點。

儘速加入東亞區域經濟

在北京召開的第5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中,3方簽署了投資保障協議;同時,3方同意在一年內展開中日韓自由貿易協議的洽商。3方也建議考慮「東亞自貿區」(EAFTA)和「東亞全面經濟伙伴關係」(CEPEA)的倡議。中日韓3國的經濟體都很大,他們簽署FTA之後,對於3國的經濟與貿易都會產生重大的正面效果;相反的,對於外面的國家與地區就會產生排擠效果。因此,對於台灣而言,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直接的要求加入此3邊的自由貿易區;或是等這3個與東協10國形成10加3時要求加入成為10加4。無論如何,當中日韓3國家速洽簽FTA時,我們看到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已然形成,而台灣身在這個區域經濟的正當中,與這個區域的經濟活動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我們一定要盡一切的努力加速的融入此一經濟體系當中。

善用國會與輿論監督

回顧台灣發展的歷程,當屬於絕處逢生、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型態;雖然考驗不斷,但卻總能撥雲見日。如今台灣業已歷經二次政黨輪替,而且勝、負方的輸贏差距都不大下,未來藍、綠兩黨都有機會輪流執政。現下的國際局勢,遠則有歐元區內左派勢力的興起,兼且在歐債的紛擾糾纏下,中長期資金必然從歐洲出走;而近則有中、日、韓以FTA結盟的經貿競爭。此刻的民心,但求能先有穩定的政經體制,好好把握住全球招商引資的新契機,更力求能盡快讓台灣融入東亞區域內的新格局。有智之士實應回歸憲政體制,在批判法案內容與質疑其意圖之餘,並能落實政策攻防,全力檢討後續執行規畫。先給新內閣半年的表現機會,靜聽其言、復觀其行;同時要善用國會與輿論監督,來做好社會榜樣與公民再教育。 籲請朝野暫時脫離選舉動員的思考,否則一衰三竭,終非台灣人民之福。

國安鐵三角 支撐國發五支柱

1.在五二○就職演說當中,總統強調兩岸和解、活路外交、國防武力「三位一體」,組成了確保台灣安全的「鐵三角」。 2.國家安全「鐵三角」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來全面提升台灣的全球競爭力,讓台灣在這四年脫胎換骨、邁向幸福。 3.總統重申中華民國憲法是處理兩岸關係的最高指導原則;特別強調中華民國領土主權涵蓋台灣與大陸,在憲法架構下,制定兩岸政策,以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現狀;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4.總統特別提到一些涉及兩岸價值觀的問題。中華文化和國父孫中山的思想當中,自由、民主、均富等理想可以作為兩岸共建價值體系的交流基礎。只有縮短兩岸的心理差距,才能深化雙方之間的互信。 5.總統認為,我國應正視當前國際多邊主義潮流下,以國際合作參與多邊外交舞台的需求,台灣不僅必須加強雙邊關係的陣容,也必須擴大對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參與。 6.總統特別提到,中華民國過去已參與多項非傳統安全的國際合作,未來有能力,也有意願參與建立地區共同安全或合作安全的機制,尤其討論到涉及我國主權和領土權益的相關問題。

鞏固民主 深化兩岸 開創台灣新未來

1.馬總統清廉及清明政治深獲人民肯定。其次,國際關係的恢復與鞏固,使我國獲得超過百國的免簽證優惠,讓國人能抬頭挺胸、周遊列國。最後,兩岸和解、開創台海和平環境。 2.呼籲政府設定未來四年的執政目標,堅定腳步,以安定民心為基準,謙卑傾聽人民的聲音、以明快決策引導民意,不懼怕流言蜚語,為中華民國打造黃金十年。 3.面對東亞區域經貿整合體系一個個建立起來之際,台灣卻一再被排除在外,政府應責無旁貸向國人說明清楚可能面臨的衝擊,和政府規劃的因應之道。 4.建設台灣為華人社會的民主模範,繼續深化及鞏固民主政治與法治,成為對大陸人民的號召及對中共領導人的示範。 5.台灣早已被認為是集體焦慮的社會,總統應以超然的高度,引導及善用民意,凝聚朝野力量,消弭藍綠對立,並重整內政及外交關係,恢復國人對國家的自信。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環保署新增固定污染源溫室氣體申報列管之評析

環境保護署於本年(101)59日公告「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SF6、全氟化碳PFCs」六項溫室效應氣體的申報與列管,係我國關於國際溫室氣體減量環保協定「遵約」的系列作為;旨在加速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承諾期程目標的達成及促使減碳策略管制對象日益完整。自2002年首批公告、2003年第二批公告,此次為第三批公告。此項遵約內涵及行政作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通過後,我國便已進行先期宣導、輔導改善,以完整建制及配套循序漸進推展。因此此項新增空氣污染物及納管公私場所的公告,應不至於對產業界產生不利衝擊或額外負擔。環保主管機關應該加強向產業界的溝通說明。

油電雙漲是基於台灣永續發展的考量


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逐漸趨緩及物價的波動小,薪水幾乎凍漲。整體社會瀰漫民粹想法,對於肥貓更不能容忍。低成長低通膨社會呈現靜態情況下,油電雙漲引起的民怨就特別大。
不過,在全球原物料價格飆漲的情勢下,若以國家永續發展的精神著想,馬政府不畏眾議堅持油電雙漲政策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也是讓台灣以短痛換取長痛、為台灣永續根基立命之道。

馬總統創造台灣的「黃金十年」

馬總統在第一任的任期內,兩岸經貿政策已有眾多建樹,在上任半年內,便完成眾所期盼的兩岸海、空運直航,並以開放佈局的思維代替守舊的積極管理,成功地與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地區大陸洽簽ECFA。第二任若能接續其積極開放方向,以積極與各國洽簽FTA方式擴展國際經貿空間,並透過加快處理ECFA後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投資協議等談判,透過搭橋專案進一步深化兩岸產業合作,進一步引入陸資來台投資台灣希望發展的產業,台灣將可以發揮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特性,運用兩岸市場及資源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優勢,拓展商機。唯有持續創造亮麗的經濟成長,進一步將經濟成長的果實,透過創造就業機會及均衡所得分配的政策分享給全民,則台灣經濟體質將進一步健全,而能維繫台灣經濟的永續成長,創造台灣的「黃金十年」。

政府應做好漲價後的配套措施

國內原油99%仰賴進口,在國際能源價格高漲之下,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尤其國內能源價格長期低於國際水準及發電成本,更使得油電價格有很大的調整空間。而目前馬總統訂定的電價三階段調整方案,是為配合當前國際及台灣經濟情勢疲弱的權宜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政府也應做好漲價後的配套措施,尤其是對收入及弱勢族群的補助,更重要的是加強結構轉型,協助台灣邁向節能型的社會,如此才能降低對企業及民生的衝擊,並掌握未來經濟轉型的制高點。

政府持續協商美牛問題以促台美經貿談判

政府為妥善美牛瘦肉精議題,表示將持續加強朝野協商,希望各方應理性從國家角度來看待美牛事件,以兼顧國人健康與台灣對外經貿關係前提下,持續向立委說明政府政策與加強溝通。目前,政府經整體評估後提出「安全容許」,以客觀角度及遵循國際規範尋求雙方最佳平衡點,同時政府也提出「強制標示」,建立機制並主動對消費者提供完整資訊,以降低民眾對肉品風險的疑慮。在「有條件」開放美牛下,解決美牛問題並恢復台美經貿談判。

政府應加速完成ECFA

中日韓3方目前不但正式簽署投資協議,也將計畫在今年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FTA)。台灣將是受到中日韓FTA衝擊較大的國家,因為中國大陸同為台日韓的首要出口市場,中日韓FTA若先於ECFA完成,對於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影響很大,特別是台灣與韓國在中國大陸市場產品重疊性高,影響程度更是可觀。ECFA實有加速談判的必要。未來政府應先行評估中日韓投資協定及中日韓FTA對國內產業的影響,針對受影響較大的產業,應及早與產業界溝通,並研擬因應策略,以免措手不及。面對來勢洶洶的區域經濟整合浪潮,未來兩年對於台灣是非常關鍵。政府除了應加速完成ECFA外,更應以大格局的視野推動自由化,並加速經貿制度的改革,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台灣才有可能突破區域經濟整合的瓶頸,在FTA上開花結果。

在野黨應回歸理性監督的常軌

近來馬政府若干政策舉棋不定,形成政策的反覆,產生民眾信任的危機,執政黨雖在黨政運作及政策溝通確有全面檢討之必要,但在野黨在監督政府施政上,常常也逾越了憲政與理性的界線,同樣令人痛心。諸如言辭羞辱元首以及在立法院備詢之官員,對總統閣揆人事任命權說三道四,在兩岸政策上偏頗的雙重標準等,都顯示朝野在毫無互信的基礎上,根本已經失去理性思辯公共政策的空間。深盼在野黨能夠理性地回歸理性監督的常軌,在憲政體制及法律規範的範圍內進行合理的監督,否則台灣的浩劫與災難將永無休止。

民進黨的兩岸問題障礙

綜觀民進黨提出的蔡英文敗選檢討報告和許信良的「渡河論」呼籲,不難發現,「台獨堅持」其實就是民進黨前進和突破的障礙。但要民進黨走過這一哩路,似乎很難,然而,民進黨如果不願意踏過這個鴻溝,即使近在眼前,亦將遙遠矣。

民進黨陷左派困境

近期歐洲國家選舉,左派在歐洲政壇聲勢暴漲。與此同時,在台灣,在野黨甚至以民生革命定位即將在五二○展開的抗議活動,希望與歐洲的左右易位相互呼應。但是,左右之間除了政策攻防外還有道德較勁,如果不正視左派本質上的道德困境,圍繞於油電雙漲的五二○對壘,民進黨所面臨的危機恐怕不亞於國民黨。馬政府的改革政策雖然左支右絀,但面對街頭抗爭,若能展現謙卑自省的態度,將可喚起右派選民的同情和支持。反倒是民進黨,若未能提出建設性的對案,在政府財政結構調整過程,扮演正面的積極角色,難免強化左派給人無法解決問題的刻板印象,對於民進黨重返執政,只怕更加不利。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資本利得稅制度立意良善


資本利得稅制度設計時,應考慮「稅收多元化」原則,避免過度集中,導致社會資金流入效率低的地方,例如台灣的銀行體系有近四○%的貸款流入房地產相關用途,過度投入房地產不僅無助於國家競爭力,反而有損長期發展。
「稅制邏輯的一致性」也必須考慮,邏輯是有所得就應繳稅和量能課稅的原則應該維護,避免任意訂定納稅的最低資本利得門檻。有錢人多付稅,所得少的人少賦稅,但是只要有所得就應納稅,再以社會福利幫助特別弱勢者;而訂定門檻反映的是對富人的不滿,易引起社會對立,當謹慎為之。

多管齊下,解決台灣人才問題


近年來,台灣人才流失問題已有從被動化為主動的趨勢,此可能對未來台灣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造成極大影響。針對此問題,現今政府已初步從經濟成長、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訓等多個面向,提出防範與因應措施。
未來,我們認為政府還可以從五大方方向著手,包括全面調整薪資結構、大幅鬆綁法規限制、提供租稅獎勵誘因、大幅提高技職體系的補助、創造更優質的工作環境等,全面解決台灣人才流失的問題。

政府將加強各界溝通,儘速解決美牛問題

日前立法院初審通過在野黨所提肉品不得檢出瘦肉精之版本。此版本與美方看法出現歧見,若遭輸出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控訴,將不利國家利益長久發展。因此,政府將把握後續一個月的協商會期,加強與立委及民眾之間的溝通,說明政府的政策已考量到食品安全、國內畜牧產業的發展以及符合國際規範。盡早恢復中斷許久的台美雙方經貿事務與溝通管道,進而加速台灣區域貿易自由化的腳步。

政府謹慎因應美牛狂症之影響

美國再度爆發本土狂牛症案例,為避免美國狂牛症案例擴散發酵,政府已責各單位提出相關處理措施。並進一步指示未來美國若遭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降級,則立刻採取必要行動,以確保民眾食品安全。台灣為世界貿易組織(WTO)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等兩個國際組織的會員國,自然應盡會員之義務,遵循國際標準的規範,在美牛議題上研擬最佳因應策略以維持雙方友好關係。

考量經濟現況再進行油電價格調整

馬總統日前終於親上火線,宣布大幅修正經濟部原先調整電價的方案,把預訂在5月中旬一次調整的電價,分成三次調整。另外,把原先用電在120度以下家庭電價不漲的標準,提高到330度,讓更多的家庭與小商家不至於受到這一波調價影響,預估將有五成多的家庭和三成的小商家用電支出不會受到影響。事實上,主計總處公布了台灣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0.36%,比2月時估計的1.19%大幅下修了0.83個百分點。今年第1季的實質出口成長率為負的3.28%,進口負成長7.47%,這當然與國際經濟景氣不佳有關。其次,國內第1季的民間消費成長率只有1.52%,比2月原先估計的2.41%少了許多。第1季民間投資成長率為負的14.9%,這是很嚴重的衰退。包括製造業、不動產業、批發零售業等,第1季的產值成長率都是負的,這可說是台灣少見的現象。無論如何,我們樂見政府部門能夠正確反映民意,並隨著經濟狀況改變,做出最有利的政策。

國人赴大陸任職的禁與進

國人在大陸擔任政協等職務者計169人,立委批評陸委會「行政怠惰」,未依法裁罰。依據兩岸關係條例第33條規定,採「原則開放、例外禁止、特定許可」來管理國人赴大陸地區任職之事務。有關禁止之事項已於民國9331日公告「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禁止擔任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構)、團體之職務或為其成員」明確規範。然兩岸關係時空已然改變,是否放寬禁止事項,不無檢討餘地。首先、赴大陸擔任高校教師,或出任學術行政職務,完全不在禁止之內。國安局不應擴大解釋禁止之範疇。其次,大陸法院的調解員、陪審員及顧問、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專業園區副主管等職務,仍被國安局列為禁止出任的職務,無疑為兩岸交流設下不必要的障礙。第三、大陸各級政治協商會議制度不屬「黨、政、軍」體系,只有常務委員才是真正的「公職」;另外,台灣民眾,難道不能透過更多元的參與,來逐漸影響大陸民主發展與穩定兩岸關係嗎?最後、陸委會也應該趁此機會,檢討現行法規是否也有「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情形,提出與時俱「進」的檢討與修改。

儘速推動以房養老 符應銀髮族安養需求

新近調查報告指出,45歲以上民眾有高達72比例需負擔子女生活費;規劃未來養老之主要經濟來源為子女者不及一成;規劃之養老金主要來源為「自己或配偶退休金」、「勞保老年給付」各占了近三成,其中勞保老年年金自98年開辦以來,雖有20萬多人領取,但是有逾55勞工是領取每月1萬至2萬元年金,面對通貨膨脹日趨嚴重的情況,實不足以保障勞工退休後生活所需,尤其對於仍要負擔子女生活者。是以,主管機關宜儘速推動以房養老政策,並考量是否放寬申辦者資格,要求有子女者,必須請其子女拋棄繼承權,但是子女可列為優先購回者,嗣其有能力後再購回,讓民眾養老金得以有更多的來源,保障其退休生活。

教育就是最好的社福

民間團體質疑十二年國教應鉅額投資於師資、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改進,而非用於補貼學費。但是十二年國教政策涵蓋了公益社會理念,可謂社福一環,而社福政策推動就政府財政而言,本是一種支出。僉以九年國教得以順利實行的關鍵,即政府稅收支付國民基本教育經費,使得國教經費充裕,公立學校得以有相當的師資、設備及課程,學生得享有同樣的教育資源,因之,教育經費補貼學費有其合理性、必要性。教育已被公認是一種長期投資,是厚植國家競爭力必要支出,是最好的社福。誠如新任閣揆陳院長所言,若要根本解決貧富不均,要靠「教育」來化解知識經濟造成的差距。是以,政府對於教育的投資實不宜吝嗇,惟資源分配必須公平,及於每位受教者。

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的改革觀察評析

在油電價格雙雙調漲後,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的改革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為回應國人的期待與國家長遠發展的考量,馬總統也立即宣示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必須立即啟動改革工程,展現應有的經營績效。日前經濟部成立「台電及中油公司經營改善小組」,針對中油與台電的經營效率、採購制度、人事制度、民營化進程等四項議題進行討論。由於中油與台電均屬國營事業,在營運上往往須配合國家的政策進行調整,進而產生所謂的政策性負擔。未來若要解決兩者長期營運虧損的問題,針對政策性負擔的範圍勢必須有一明確的規範與運作機制,否則長此以往,中油與台電將難以擺脫經營不善的惡名。

民進黨主席選舉衍生「蘇蔡相爭」的觀察

民進黨這場黨主席選舉,表面上是五位參選人的競爭,實際上卻是「挺蘇」與「反蘇」勢力的競爭。反蘇勢力以支持蔡英文為名,實際落實各項反蘇策略,藉由牽制蘇貞昌,鞏固自身的政治利益。因此,反蘇陣營的策略包括:削弱蘇貞昌參選黨主席的正當性、為蘇貞昌當選黨主席後預先佈局,及意圖延續蔡英文政治生命制衡蘇貞昌等。只是舞台乃是政治人物的根,沒有舞台的政治人物,就如同沒有陽光與水滋潤的植物,將日漸凋零,遑論過去的輝煌事蹟,民進黨內部生態更是明顯。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政府正面應對歐債危機

歐洲央行及歐盟各項紓困措施,使得歐洲債務短期危機暫時解除,但其後續影響仍會持續發酵。 對台灣來說影響層面存在金融與產業兩部分影響。在金融上,我國不少金融機構持有歐洲債券,政府應提醒相關單位落實風險控管;在產業上,各國削減福利支出會壓抑歐洲內需,政府應協助企業找尋新市場商機。 歐債危機突顯國家無法凝聚政策共識,延宕反會造成問題惡化,而該部分值得和歐洲同屬民主體制的我們深思。

政府應改善分配不均的M型社會

政府真正該關切的,應該是為何一般人認為自己的所得沒有和經濟成長同步上升的問題。一種說法是失業率攀高,所以勞動所得無法提升;這是部分的原因,需要持續努力來改善。但另一個問題是勞動份額佔國民生產的比率逐年下降(由90年代初的51%降到目前約44%)的問題,並未受到政府足夠的重視。如果勞動份額下降,就算經濟有成長,成長部分可能都被資本家拿走,造成分配不均的M型社會。部分國家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除了以累進稅和社福政策來調整高低端國民的所得以外,還用薪資協商的方式來提高一般勞動者的份額;像德國和新加坡都由政府、資方、勞方共組委員會來商議適當的年度薪資調整幅度,做為廠商的調薪參考,間接對廠商施壓不可獨吞經濟成長的大餅。

為12年國教爭議建言

十二年國教涉及多元複雜議題,為使此政策能發揮最大功效,五項建議提供參考。首先,重新檢視過去自願就學或多元入學所發生的問題;其次,決策過程應充分與下級單位溝通,實施過程應分近、中、長程規劃,以隨時調整修改;第三,決策單位應有足夠訊息,且能考量城鄉差異而有不同的規劃與執行標準,另應迅速建立各地的回饋機制;第四,避免由體制外的委員會來扶助推行,以免出現體制內行政人員有責無權、畏事無法發揮專業能力的情形;第五;建立追蹤評估的檢討機制,隨時提供政策推動的問題與修正策略,並將具體研究成果公布,讓國人了解十二年國教是提升國力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