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強化資本利得稅創建公平稅制

「今天不改,明天的社會成本會更高」。「證所稅」更是這波稅改的指標,若不能有所改變,將讓後續改革大打折扣。 目前證券交易所得不課稅者僅台灣和中國等少數國家,財政部提出的證所稅改革方案,至少可以課到過去沒有被課稅的所得,也比較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基本上應該是可行的方案」。 市場不該動輒拿股市穩定性,當成大帽子來亂扣,如果樣樣都不行,那財政稅負所有改革都不用做了。 總而言之,為了導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以及使稅賦更加公平,不論是資本利得稅中的證所稅或實價課稅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馬總統創建新經濟發展格局

馬總統未來四年治國主軸將仍以「拼經濟」為首要核心,尤其見到其對於內閣人事的任用,充分展現馬總統的企圖心,未來四年將會以相同步調落實黃金十年。 馬團隊近期推動「稅制改革」任務,拋出多項改革藍圖,如資本利得稅與暴利稅等。其基調皆從「公平正義」出發,然而其立意雖好,但難免會出現短期性的陣痛衝擊,期待馬總統能持續穩固改革立場,細緻稅務改革配套,讓台灣能安穩度過衝擊,帶領台灣走向的福國利民的政治環境。

油電雙漲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必要之舉

前年起,為因應國際通膨之作響,政府「油價減半緩漲機制」已維持至今16個月之久,而電價亦持續維持停漲甚至「節電折扣」之機制。 若要討好庶民觀感並博取福利百姓德政之讚,對「油電雙漲」機制即刻踩緊煞車,有助執政團隊親民愛民形象之維護;然而,若以國家千年之計長久發展著想,似乎秉以「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精神,不畏眾議堅持「油電雙漲」政策,才是讓台灣以短痛換取長痛、為台灣永續根基立命之道。

政府應謹慎注意物價與房價的走勢

經濟部宣布將於5月中旬開始逐步調高電價,再加上之前已經上調的油價,這一波油電價格上漲對於國內物價的衝擊可以說是在所難免。我們建議央行與經濟部等相關單位應該謹慎的注意物價與房價的走勢,尤其是應該要注意不肖商人乘機哄抬物價與房價,以免造成國人更重的負擔。具體建議包括:第一,央行在總體經濟政策方面,對於貨幣供給、利率及匯率等方面,應該採取更謹慎與彈性的措施,以隨時因應可能出現的物價上漲。第二,在經濟部方面,物價督導小組必須更積極的對於物價進行監控。尤其是一些民生重要物資而受到油價衝擊較少的商品,比如奶粉、泡麵與農產品等,它們的價格應該是相對穩定的。第三,至於一些用油電較多的計程車與大眾運輸等商品,雖然成本增加較多,但是為鼓勵民眾多搭乘,政府應給予較多的補貼,而讓它們的價格維持穩定。第四,在房地產價格方面,除了實價登錄應及早上路以外,現在應該開始討論不動產應該依實價課稅,因為這才是長期抑制房價上漲的最佳政策。

從美、法兩國憲政設計,思考我國總統國情報告制度

1.吾人參考美國、法國憲政制度,發現兩國總統赴國會報告或演說,均無質詢之設計。另就我國憲政制度精神與憲法規範,實亦無納入質詢機制之理。 2.美國總統國情報告沿襲英王統治傳統,開國後納入憲法第二條第三節規定,並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若干慣例。一般而言,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即離開議場,不接受議員質詢提問。兩黨議員不論政治觀點如何分歧,均會表現對總統的尊重,不會擾亂報告進行。 3.法國在2008年推動修憲,新修的憲法第18條,不僅保留了法國總統向國會發表書面國情咨文的憲政傳統,更新增了總統向國會(兩院聯席大會)發表演說的權力。然總統向國會演說並非義務,國會議員不得干擾總統演講。且總統演說後隨即離開,不接受國會議員的質詢;國會也不能針對總統演說的內容,進行投票,而只能於總統離開後進行意見的陳述與交流。 4.我國憲法增修條文是否創設了總統赴立法院報告的義務,確實存在不同見解。若多數民意支持,則馬總統不失為建立憲政典範的機會,但此還必須立法院一起攜手努力。 5.基於憲法規範,總統只是「報告」,立法院只是「得」「聽取」,且根據憲政體制與權力分立之精神,總統國情報告應排除立委的發言與質詢。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外籍看護工的開放政策宜有長遠的規劃

外籍看護工對長期照護體系而言,過去與現在的政策方向均定位為「補充性人力」。加上印尼政府日前宣布,2017年不再輸出外勞,對人口老化、長期照護制度還沒建立好的台灣來說,未來恐有外籍看護工的人力荒。因此要解決台灣長期照護的需求,必須有長遠的規劃,當務之急是加速發展長期照護制度與培植本土照護人力的腳步。

一國兩區的結與解

「一國兩區」其實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簡化版,符合馬總統對於兩岸關係定位的一貫立場:海峽兩岸的雙方處於一種特別的關係,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
兩岸定位可能解套的方法,是透過兩岸政治對話與協商,用創造性的模糊「擱置爭議、和平發展」!

ECFA的後續協商不能等

韓國已與美國簽署FTA,且在韓國與台灣的自由貿易協定之貿易總額占國際貿易總額的比重中,其占比差異高達四成左右,顯然台灣在區域整合上落後很多。
韓國輸美產品與台灣和中國大陸所存在「同質競爭性」問題,使得兩岸同時都面對「貿易移轉」壓力,特別是對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與塑膠產業帶來衝擊,也將對大陸的汽車零件、電子、機械、化工產業帶來極大的威脅。
大陸對ECFA所須面對的問題較台灣來的小,又在大陸以政治凌駕經濟來看待兩岸經貿的前提下,國人要三思如何突破政治及經濟的難題,ECFA的後續協商真的不能等。

建立實價課稅機制 實現居住正義

近年來房價高漲所引起的社會不公不義現象,已成為眾人口誅筆伐的焦點。為有效緩解民怨,政策上也因勢利導進行多面向的調整,包括奢侈稅或實價登錄的立法,或是近期財產交易所得標準的修訂等,皆是重要舉措。然而,這些作法大多僅是治標之舉或屬於前置作業,根本解決之道還是實價課稅制度的建立。
因此,趁著現今民氣可用,強力呼籲政府放手進行不動產交易稅制改革,建立全面性的實價課稅機制,讓台灣人民擁有真正的居住正義。

減緩美韓 FTA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從美韓 FTA可以看出,台灣若無處理敏感項目的能力,台灣很難再進一步走向貿易自由化,並享受開放的成果。因此,台灣應學習韓國在美韓 FTA處理美牛、美豬等敏感項目的處理方式,並在美韓FTA開放方式及期程中,瞭解美國可能要求開放的項目以及其敏感項目,擬定台灣與美國的談判內容與策略。最後,政府除了要積極與各國洽簽 FTA、積極參與 TPP、融入東亞區域整合及亞太區域整合之外,對於已經有初步成果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也不能原地踏步,應當擬定明確的推動時程,積極完成後續協商,才能運用 ECFA,結合兩岸產業競爭力及兩岸市場共創雙贏,並以提早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方式,減緩美韓 FTA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政府須儘速啟動富民經濟政策

調漲油電價格是一必然趨勢,這是國人必須認清的事實,民眾、企業與政府部門都應立即行動,朝節約能源的方向調整心態、改變成本結構等,方有能力因應此一趨勢,這一波油電價格大漲,會對國內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政府除了呼籲全民忍痛共度難關之外,更應同時提出配套措施,一方面減緩油電價格上漲對人民生活、企業營運的衝擊,一方面也降低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當然,其他能夠擴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也都應加速進行。例如近日傳出很多日資有意到台灣來投資設廠,這對於提升台灣的內需與就業都有助益,政府應努力爭取及快速促成;再如兩岸間多項已議定但尚未有結果的政策,諸如擴大開放陸資、增加陸客來台自由行城市與人數等,政府都應展現最高效率,讓政策效益儘速顯現。

師大商圈爭議案,應慎謀與執行多贏方案

針對台北市師大師大商圈爭議案,如何創造多贏局面,實有賴政府審慎處理。建議可有以下政策手段:
1.基本上要保障住戶合法權益,但亦可透過不同政策的手段幫助商家轉型
2.可透過市場普查制度,集合在地大學對社區進行普查,透過全面調查商家,那些商家需強制取締,哪些廠商可輔導轉型,協助使之成為合法商家。
3.就程序面而言,得透過公共參與方式,透過不同標的團體對話與協商
4.透過經濟誘因與以及商家自律機制,降低住戶對商家反彈,並使之與商家和平共存。
5.若有必要,也可考慮放寬都市計畫都更的容積率獎勵方式,甚至採行其他設施之一併開發且採行BOT等方式,來協助解決問題。

改善工作環境 解決護士荒

衛生主管機關日前發布將修正法規,調高護理等醫事人員配置標準,以及放寬未考取護士執照畢業生到醫院實習上限,希望藉此解決國內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惟護理人員不足問題,各界多認為係因工作環境相對於許多產業而言較為苛刻、不適,致使多數護理人員不願投入或久留於專業市場。衛生、勞動主管機關應共同研議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環境,例如:工作時數、薪資結構、工作內容等均能符合多數護理人員的期待。同時,必須提高民眾、醫院、醫師對護理人員專業的肯定。

辦外交不能意氣用事

1.如果我國想得到各國的尊敬,則我國的行為是否也該與國際普遍規範相容呢?若以馬總統歷次出訪的風格與陳水扁時代相比,相信國人更能理解,為何民進黨執政期間會製造出如此多的國際笑柄,而馬政府的外交關係卻大有斬獲。
2.我們可以反向思考馬總統的外交政策。倘若馬總統延續陳水扁的作法,那在野黨不但不該批評他,反而應大力稱讚馬總統敢與中共對抗的勇氣。搞民粹外交真的太容易了,根本不需任何政治成本。
3.自從馬總統在2008年上任以來,給予持有我國護照免簽證優惠已增加到127國,甚至美國都可望於今年通過免簽證措施。這都不是民進黨主張的烽火外交可做得到的,因為任何國家都不願與中國大陸作對,更不願與一個只會製造麻煩的政府交往。這是國際常識,只是民進黨自以為是。
4.馬政府的外交政策決不是墨守成規,而寄望在改善兩岸關係之後,進而擴展我國的國際空間;而國際關係的突破,也能增加我國面對中國大陸的信心。因此,國人應正面看待馬政府的活路外交,而不應隨在野黨的胡言亂語起舞。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搶救「薪酸」少年郎

環顧世界各國,青年就業可說是當前社會最需關切的問題之一,根據OECD的統計,青年失業率平均約為成年人的2至3倍,雖說年輕人較乏穩定性,自動離職的比例高於非自願性失業。但諸多研究均指出現今的勞動市場的確不利於「少年郎」,由於青年欠缺工作經驗,謀職競爭不過成年人,景氣差時又常被列為首波解雇的對象。
今日的台灣青年則面臨「低薪」問題,為免讓我們栽培的「腦力」外流,承擔日後社會保險制度的支柱不堪負荷,如何創造優質的在地工作機會,同時幫忙青年謀職、創業至為關鍵。建議:
1.在高中(職)階段即應有生涯規劃的輔導,並建立「個人學習帳戶」,讓年輕人清楚未來要走的路,好及早準備。同時針對弱勢家庭提供經濟援助,避免下一代中輟,以習得謀職的基礎技能。
2.獎勵願意與大專院校進行產學合作的廠商,例如採「優先取得承攬政府委外業務」之方式,增加在校生經由參與研發新技術或職場見習的機會,以取得工作經驗。
3.補助企業將實習生轉為長期僱用員工,幫助青年順利地從校園步入職場。
當然最根本的仍是,政府必須先有新的產業調整方案,如此教師們方可設計能銜接職場需求的授課內容,以培育拓展新興產業的人才。藉著新生代的推動,產業成長就能吸引資金,創造新的工作,需求增加薪水自然提升。

外勞申請門檻放寬應兼顧民眾需求與國家利益

對於外勞的申請,其所涉及的還是攸關到資源配置的標準原則,以此觀之,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檢測的放寬與否,主要還是限縮在專業診斷而來的需求區別(diagnostic differentiation)以及政治經濟考量的政策性區判上,如此一來,一旦是量表本身的效度不夠嚴謹、客觀,抑或是本國籍勞工未能即時填補家戶勞動的人力需求時,那麼,任何的風吹草動,當只會觸動利害相關人士更多的不滿、怨懟。
總之,對於放寬外勞的申請一事,理應從需求端、供給端、媒合端、輸送端以及管理端的綜融性考量,畢竟,降低門檻而來的問題解決,亦衍生出來更多的管理困境,至於,停留在頭痛醫頭的鋸箭式做法,更可能因為漠視長期照護體系的建置工程,進而引爆出更多無法收拾善後的社會問題!

能源費隨油徵收不宜再拖

汽車燃料使用費「隨油徵收」已經談了幾十年,都未見主管機關交通部有任何積極作為;「隨油徵收」制度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及促進節能減碳更具有積極的意義。
而面對「隨油徵收」聲浪,交通部出以徵收「能源稅」方式施行的主張,希望開徵「能源稅」時將汽燃費一併納入,這只是抗拒改革的緩兵之計,基本上,汽燃費與「能源稅」稅目完全不同,毫不相關,前者是一項行之有年的既有規費,只要調整徵收方式就可符合公平賦稅精神,而後者則是連稅率、稅基都尚在研議中,開徵之日遙遙無期。提出這種主張,就是要讓「隨車徵收」不公不義政策持續推行,實在有違全民所託。
總而言之,汽燃費「隨油徵收」時機已經成熟,交通部應主動將《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第三條的徵收方式修改為「隨油徵收」,而不是浪費立法資源,被動等待修法推動。,汽燃費「隨油徵收」才能夠達成「使用者付費」的公平正義目標。

我國能源產業與人才技術培育策略

我國進口能源的依存度高達99.25%,非常不利於經濟與社會發展,面臨未來能源短缺與高價位的必然趨勢,積極開發新能源以及相關能源技術,使我國得以擁有自主性的低碳新能源或關鍵技術,成為未來新型能源與技術供應國、翻轉目前能源進口大國的不利情境,我國才有永續發展的本錢。因此下列攸關能源產業與技術發展的事項必須要先慎重加以規劃:
1.能源產業發展應選擇自主性高、具優勢潛力的項目為主。
2.應加強培育高階研發人才、獎勵技術創新與發明並保護智產權益。
3.應整合能源研發產業鏈、擴大市場、增加競爭力。
4.行政部門應建構產品技術標準及檢測認證機制,並接軌國際規範。
5.立法部門應成為專業論證與意見彙整場域,並加強立法及督促行政作為,使能源產業及技術人才受到重視,相關產業得以永續發展。

油價不漲 窮人補貼富人

當油價一直被壓抑,雖然大家都可以便宜的加油,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中油因為收入不敵購油及煉製成本,導致虧本,終需國庫補貼,最終負擔的還是全體人民。尤有甚者,使用最多的,補貼最多,最終將演變成窮人補助富人的荒謬結果。此外,當國際油價漲,國內不漲價,就會造成浪費,進而形成資源的錯誤配置。
因此,展望未來,對於各式物價,最好是能夠充分反映國際價格的影響。某些具有生產周期的農產品或許可以使用古代的平準法,買低時賣高時,來平穩物價。但油電恐不宜再作此類政策。

兩岸共尋民生價值 建立大中華經濟典範

吳副總統在博鰲論壇會面李克強副總理時,提出「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優先」,替兩岸關係指出了未來方針,未來四年兩岸將在穩定、和平、互惠的價值下前進,而民生經濟可望成為雙邊重點。
兩岸經濟互動架構在ECFA後更趨明確,而且最受外界矚目的投保協議,也可望在今年簽署,雙邊的合作又向前邁進一步。
隨著兩岸領導人的更替,雙方應以默契與諒解讓兩岸和平互動,並秉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原則,鞏固互信、深化合作。

政府應訂可長可久機制 增進國營企業績效

政府最佳的策略,是好好制訂出一套可長可久的機制,讓公營企業在這個機制下,自動自發地追求績效的改善,不必靠外界的「外行」監督和指導。除極少數為了國家經濟安全而衍生的支出外,可以非常清楚地展現這幾個企業的績效,依照一個客觀的機制去決定年終和績效獎金。這樣的機制,其實應該和經濟學中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掛鉤,也就是要衡量每用人單位成本、每資本單位成本、每土地單位成本平均生產的成品產量。在綜合三種生產因素的績效之後,得到一種綜合績效,來觀察當年和前一年的比較,來獲得客觀評定年度績效的基礎(也許再考量減碳成效)。即使油品和電力的種類或生產模式不一,但也可以設計出各種合理的轉換公式,來綜合出「產量」,以計算各種生產因素的單位生產力。這種績效不會受到「緩漲」或「漲半」等價格變動的影響,是一種合宜的績效評量標準。

瞭解都更中的私利、公益與社區意識

由於都更成功與否關係到居住安全與都市發展,其中有公共利益在內,公權力的介入是有必要的。然而,也因為每一個都更案都牽涉到每一位參與者的居住權益,所有參與者必須尊重其他參與者,因而當一個區域或社區在決定是否進行都更時,都更條例規定的不是二分之一同意即可,而是要95%的地主同意,才能對另5%地主動用強制拆除等公權力。大家忽略的議題就是所謂的「社區意識」;因為大家原本住在同一個區域或社區中,彼此之間的生活中有可能產生一些相互的外部影響,例如停車、噪音等。現在,當大多數人決定參與都更、改善原來的居住環境時,其他的少數人在跟進多數人或堅持己見之間的眾多考量中,有很大一部分與國人的「社區意識」的多寡有關。如果國人的社區意識足夠,大家能夠經常參與社區活動,或是關心社區活動,經常能夠「幫別人想想」,這類衝突的情況就可以減少。

應更公平處理都市更新案件

現行都市更新條例對於都市更新計畫的實施,仍有許多不公平或不完備的地方。建議有關機關未來在修法時,能夠秉持下列原則辦理:
1.明訂主管機關應當邀集學者專家研議建立公平合理的權益變換計算公式。
2.明訂有關不願參加都市更新者,其徵收補償應當按照更新後之「公平市價」辦理,並由主管機關組成之專家評估委員會進行評估其市價。
3.明訂主管機關應比照消費者保護法有關定型化契約規定之作法,公布業者所訂定有關權益變換契約之應記載事項與不應記載事項。
4.可考慮由主管機關進行實施都市更新計畫。現行法制如能朝上述方向修法,應可公平處理都市更新案件,營造建方與地主雙贏局面。

儘速修正食衛法,強化食品安全機制

1.瘦肉精、禽流感等議題引發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政府亦表示將嚴格檢討現行食品檢驗程序,強化食品衛生管理,顯見食衛法修正實已刻不容緩。
2.目前透過食衛法相關法令建構之食品安全機制,因採取低度管制模式,浮現食品標示規範未盡嚴密、食品衛生查驗強度不足,以及廠商應盡之產品責任過低等弊病。
3.為消弭食品安全問題,實應儘速修正食衛法,並酌採食品履歷制度法制化、擴大強制投保責任險或建立共同賠償基金、強制食品安全簽證制度,以及強化政府查驗等措施。

建構友善觀光環境 確保陸客來臺商機

隨著陸客自由行試點城市的增加,以及每日申請人數的放寬等措施的施行對於國內觀光產業可謂利多,但是政府與觀光產業相關業者仍必須朝改善國內觀光交通運輸品質、提升觀光服務人力品質、提升觀光服務品質、簡化陸客來臺程序,以及加強觀光相關食品衛生安全等方向著手,俾建構優質且陸客願意再次來訪的友善觀光環境,以期扭轉陸客留下「不來臺灣遺憾終生,來過臺灣終生遺憾」的刻板印象。

平議「總統到立法院國情報告」

1.馬總統可以到立法院發表國情報告,但應該要合乎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及規範,否則若違憲在先,任何後續政策都會帶來是否合憲的疑慮,這應當是朝野雙方應先考慮的重點。
2.倘若仍有立委執意要質詢馬總統的話,那請先詳閱中華民國憲法後。要知道,既然他們每會期所質詢的對象是行政院長及各部會首長,那他們何來的權力能質詢總統呢?
3.少數政客立委認為到立法院只是發表國情報告,等於是平白無故地給馬總統一個辯駁的機會。他們根本不想遵守憲法,反倒是想藉機讓馬總統出醜,才會執意希望馬總統接受立委質詢問答。
4.倘若在野黨立委的心態是如此,那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總統首次到立法院國情報告將成為憲政災難。

擺脫代工教育,才能打造人才紅利的新榮景

人才是國家的根本,也是百年大計。過去幾十年,代工產業讓台灣擺脫「貧窮」,提升全民的就業率也提高平均經濟水準。接下來我們要靠「創新」的能力,從教育提升高質量的勞動力。有了精實的人才庫作為經濟發展的後盾,接著要從法規面改善投資與移民環境,讓市場力量為人才的長期培育注入活水。人才紅利不中斷,台灣才有迎接下一個經濟榮景的本錢。

讓信任極大化,發展兩岸關係也拓展國際空間

兩岸之間基本上已經形成二大基礎,可做為兩岸關係協商我方參與國際組織的依據。其一是九二共識,其二是我方參與國際組織的現行模式。依這兩大基礎,兩岸要協商我方參與上述攸關民生的國際組織,不管在原則上或技術上,基本上是不成問題的。這樣的協商主要是對既有原則共識或模式的應用,將兩岸互動既有的成果擴大或延伸,不涉兩岸政治談判或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問題。兩岸如果能做到這點,當然反過來也能促進兩岸關係更進一步的和平穩定發展,以及互信的累積。

泛綠陣營「救扁」行動之評估

關於綠營人士發起「救扁」行動,要求馬總統特赦陳水扁一事:綠營人士固然有關心陳水扁身體狀況者,但亦有希望陳水扁影響民進黨主席選舉,或其獲釋後可以提振台獨聲勢者。而國人在意的是陳水扁是否具有悔意,但他至今仍不願認罪、歸還貪污款項,並向國人道歉,因而很難讓多數民眾接受政府釋放陳水扁(特赦或予保外就醫)。台灣廣大民眾認為,陳水扁前總統的司法案件,是一個反腐肅貪、大是大非的問題,實不宜以政治方式解決;惟政府仍宜顧及陳水扁的健康,並保障其醫療權利。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不排除外勞納入長照制度

根據我國現行政策,為保障我國勞工的權益,並兼顧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民眾的需求,不論是對於外籍勞工,或是外籍看護工,仍是以補充性原則為主。近幾年來,由於人口老化快速、家庭結構改變,國人對於看護人力的需求越加殷切。但由於國內長期照護制度尚未完備,長照保險亦未開辦,導致若干有看護需求的家庭進而要求政府檢討或鬆綁外勞政策。
然為維護本國勞工的權益,以及提昇未來長照制度的品質,建議如下:
1.外籍看護工不排除納入長照體系,但仍應以補充性原則為主。
2.政府應儘速推動長期照顧制度、開辦長照保險。

縮短貧富差距的積極對策

從最新的「家庭收支調查」可以發現,我國家戶所得分配未能有效縮短的主要原因,主要是156萬戶的最低所得組中,老人家戶佔46.7%,家戶內人數2人以下者高達85%,而家中無人就業者亦佔53.9%,顯示最低所得組中以「老人家戶」與「無工作者」為主。因此,為標本兼治,有效縮短貧富差距,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1.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協助無工作者和老年人脫貧
2.協助高風險家庭與特殊境遇家庭;積極改善其經濟生活
3.建議政府持續增加社會福利經費;有效縮短貧富差距,亦符合社會正義
4.提高中、低收入工作人口的薪資水準,更能有效防止所得分配惡化

1000萬觀光客指日可待

交通部提出到民國105年要達成觀光客1000萬人,要有充足的條件才能吞下這塊大餅:
1.應拉大觀光發展格局,具國際視野:打造國際觀光潛力的旅遊光點,重塑競爭型觀光魅力據點,吸引國內外旅客走訪,延長旅客來訪停留時間,有效活化地區經濟。
2.觀光局應定位為台灣觀光總經銷商:營造美麗台灣、特色台灣,行銷台灣,避免陸客團過度集中,讓台灣「遍地開花」,成為「無處不可觀光」的觀光之島。
3.積極建構觀光資訊服務雲:觀光局應站在遊客的角度,整合旅遊資訊,建立觀光資料庫;讓國外遊客方便取得來台旅遊的最新訊息,才有可能讓他們將台灣列為旅遊目的地。
4.加強旅遊安全,階段性法規鬆綁:「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加強旅遊安全及法規鬆綁,極力打造旅遊零風險的環境。配合入台簽證的簡化與自由行試點城市之開放,因應市場所需。
要強化接待的能量和深度,讓旅客成為宣揚台灣觀光的種子,用口碑為台灣再創新客源,國際能見度提高,觀光客自然而然就不請自來,那麼台灣的觀光產業就不只黃金十年。

電價調整需有適當配套

台電有必要對其人事成本比例的「國際比較」提出清楚的說明;如果是低於其他多數國家,則要維持高待遇、高獎金、設立多少個副總,外界也難以置喙;但如果高於多數國家,就有必要進一步檢討改進,以平民怨。身為全國最大的國營企業,和人民息息相關,台電應維持親民形象,盡速移置到處令人膽戰心驚的輸、變電塔、開放無安全顧慮的公共設施給鄰里優惠使用、強化敦親睦鄰工作(不是變相補貼民意代表)、提高核能電廠安全性和對周邊居民的災變安全計劃、盡速移除蘭嶼核廢料(目前可以考慮兩岸合作解決了)、努力開發新能源和發電比例。目前電價調整所面對的不是要不要調整,而是要如何調整。台電擬出的方案其實已顧及小量和身障用戶,但如果搭配提出上述該努力事項的配套方案,自然獲得社會認可、讓經營回歸正軌、讓台灣不要內耗。

民進黨將一再錯失凝聚台灣共識的機會

1.總統敗選後蔡英文表示要在互動中了解中國,民進黨內諸多要求檢討中國政策的聲音,在一國兩區事件後隨即打回原形。
2.一國兩區的說法,反應了自李登輝總統以來二十多年未曾改變的憲法與增修條文基本架構。民進黨歷經多次修憲與八年執政,亦未曾試圖推翻。
3.藍綠要在兩岸定位達成新共識,機會渺茫;憲法很可能還是大家所能接受的唯一底線。
4.「一國兩區」說法反應了憲法規範,可作為台灣共識的具體內涵,並與謝長廷「憲法共識」呼應。民進黨其實可以以回歸憲法為由而給予吳伯雄談話比較正面的評價,順勢為其兩岸政策開啟新的空間。但其僵化且制式的反應,只會錯失了凝聚「台灣共識」的機會。

兩岸終須進展 一國兩區不失雙贏

1.無論從憲法、法律、兩岸現實面與大多數國人希望維持現狀的角度來看,一國兩區都不失為是一個能讓兩岸雙贏的提法。
2.我方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則「一國兩區」概念的提出不但沒有違憲,而且更能凸顯中華民國的存在價值。中華民國憲法本身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之上制定的,而憲法增修條文裡也有「兩岸兩區」的概念。
3.強調「一國兩區」的概念和憲法與法律基礎,主要就是要表達中華民國的主體性,希望大陸方面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
4.雖然「一國兩區」對兩岸而言都不容易做到毫無保留地接納,但若考量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一國兩區」不失為是一個能讓兩岸關係進一步突破和雙贏的提法。

「一國」之名,民進黨更需要

「一國兩區」不過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我方對兩岸法律狀態表述,並非如民進黨所稱,對兩岸政治定位的新說法。在此基礎上,兩岸在過去四年簽署十六項協議,是之前十八年兩岸協議總合(六項協議)的二倍有餘,其深度遠非過去所可比擬。蔡英文在選前曾表示,若執政後將概括承受兩岸簽署的協議,就是對此一規範性基礎所創造的兩岸合作充分肯定。此刻民進黨正值轉型辯論,此刻若依循既有的機械式反對,將失去兩岸民主競賽的道德陣地,對民進黨來說,恐怕就是短多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