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改革署立醫院採購制度弊端

近日有關各界對於署立醫院採購弊案的批判與質疑,相關單位應朝下列方向改革:1.勇於認錯,並表明貫徹改革的堅定決心。2.加強檢討醫管會執行長的人事任用資格與管理權限。3.整頓署立醫院管理系統,包括組織定位、主管任用資格、採購程序與限定工作範圍。4.設立常態的監督小組,並針對異常情況進行調查。

國人應信任原能會的輻射劑量監測與因應

根據外電的報導,日本福島電廠核災的輻射物質,歐美各國乃至亞洲周邊中、港、韓、菲等,都已經陸續測得微量的劑量,唯獨我們台灣仍未測到;因此社會大眾有疑問,綠營政客及名嘴更是冷嘲熱諷。原子能委員會及中央氣象局就此疑議雙雙「掛保證」,強調全台目前共有50座輻射劑量偵測站,偵測儀器均運作正常,並沒有測到放射性核種,「沒有就是沒有!」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對此曾加以說明,以天氣系統分析,日本海域附近都是低壓帶,氣流不會直接朝向台灣吹拂;即使最近有高氣壓中心接近日本上空,風向朝西南方向,但高氣壓區有下沉氣流,輻射性物質會被氣流向下貫。其次,輻射塵「很難長程運輸」,會很快沉降到海面,不會直接大量影響我們台灣。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博士也認為,北半球從美國、歐洲到亞洲的中國南方及菲律賓,大多已經偵測到微量的輻射擴散數值,台灣監測到是遲早的事,整個大氣環流讓輻射塵在廿天內繞北半球一圈。不過,因為輻射劑量已經稀釋到千萬分之一,甚至更低,所以國人並不用特別擔心。言下之意,「民眾真的不必自己嚇自己!」
原子能委員會日昨特別針對民眾疑慮強調,因應輻射塵可能「空襲」台灣的監測,每天都在嚴密監控,派技術人員分別在北中南東四區環境採樣,採集空氣、雨水、海水和土壤等環境樣品,以進行放射性核種監測分析。此外,海巡署也派遣兩艘巡航艇,輪流在台灣北部海域取樣偵測,輻射塵在到達台灣陸地前,就會被偵測發現;輻射劑量超過每小時○.二微西弗時,就發布警訊。
另外,英國牛津大學「核能醫學」教授艾利森(Wade Allison)在BBC網站撰文,福島核災引發的輻射塵恐慌是無謂的反應過度。他說,美國三哩島核災發生後,沒有人因輻射塵死亡,而福島核災至今沒有人因輻射塵死亡,未來也不太可能。至於車諾比核災,艾利森也根據聯合國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總結救災工人有28人喪生,15名兒童因甲狀腺癌死亡。艾利森認為,福島核災迄今洩漏的輻射物劑量,相對於車諾比核災,其劑量是非常少的。
原子能委員會並表示,將比照《天然災害停止辦公及上課作業辦法》,於近日內研擬完成受鄰國輻射塵擴散影響時,停止上班、上課的劑量標準;把輻射塵污染視為「類天然災害」的一項。因此,籲請國人理解,生活中本來就存在各種風險,用科學的心態來面對,才能有正確的因應方式,降低不必要的資源錯置與浪費。

防治校園霸凌 不只是教育部的責任

教育部目前已推動「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友善校園計畫等反霸凌措施,並舉辦相關人員研習及個案研討會,多管齊下以求校園霸凌的改善。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自99年12月20日起至100年3月24日止,共接獲341件校園霸凌通報。此項數據引發社會對於教育部反霸凌措施是否破功的質疑。
首先,校園霸凌事件實存多年,自99年底桃園八德國中事件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此後,教育部成立24小時反霸凌專線,並規定每週一、四需彙整全台霸凌事件做認定處理。與過去相較,校園霸凌事件因而更為清楚的被注意、認定與揭露。因此,相關統計數據僅為對現況的反應、代表校園霸凌事件仍存且需要持續關注與解決,並無法用來斷定霸凌事件是否比過去更為嚴重,同樣的,短期內此數據也無法用來肯定的論斷教育部反霸凌措施有效與否。
其次,校園霸凌事件涉及層面廣,且與學生次文化甚至是學校所處的地方脈絡相關連。因此,要在短期內求完全扼除,實屬不易。教育部目前已以教育宣導、發現處置及介入輔導等三級預防措施因應,然而長期而言仍須尋求治本之道。
第三,當社會在揭露、譴責校園霸凌事件的同時,我們的電視劇也正上演著以言語或行為傷害、侮辱、恐嚇甚至強制與剝奪他人自由的情節;政論節目的部分來賓或公眾場合中的部分政治人物,或為引發話題、或為爭取曝光率,以言語進行人身攻擊或扭曲事實,甚至為法案的通過與否上演全武行並造成受傷事件。當譴責學生霸凌的同時,社會中該以身作則的公眾人物們與媒體們,不正是讓學生起觀察模仿效用的最佳不良示範?
我們肯定教育部的努力,也期許其能繼續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然而,除了教育部之外,校園霸凌事件的防治也是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社會中每一位成員的共同配合,方可達成。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青年就業問題的相關數據

自由時報指出,目前的平均薪資水準退回十三年前,台灣青年面臨「高負債、高失業、低薪資、非典型僱用、買不起房子」的貧窮化危機。但翻開具體統計數字,呈現的事實如下:

1.根據主計處調查去年5月從事「非典型工作」人數是72萬3千人,而非前青輔會主委鄭麗君所言的92萬3千人。

2.2008年至2010年是受金融海嘯衝擊最嚴重的期間,人力運用調查顯示,從事非典型工作者由6.24%增加至6.92%,3年間增加幅度未及1%。

3.從2000年迄今大專失業率均低於高中(職)者。再者,20至24歲的失業率隨著整體失業率走高而增加,整體下降也隨之下跌。2009年雖達14.67%,但2010年失業率下降,20至24歲者失業率亦由14.67%減少至13.51%。

4.2009年雖是馬政府執政三年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但會說話的數據也顯示2009年經常性薪資35,620元仍高於民進黨執政時2004年的35,386元,2009年平均薪資42,176元也高於2003年的42,065元。並無平均薪資水準退回13年前之現象。

違法不移送,難道不失職?

日昨總統府以民進黨執政期間,三萬六千餘件公文未歸檔,將前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呂秀蓮等十七位首長及辦公室人員移送監察院,引發軒然大波。由於正值民進黨總統初選敏感時刻,綠營人士大表不滿,直斥府方進行政治清算,並企圖干擾民進黨初選,總統府已淪為馬的競選總部。總統府則表示,濫權失職就應依法究辦,完全就法論法,並無其他考量。

依公務人員交代條例及國家機密保護法相關規定,公務人員對於職務上所持有保管之機密、文件及財產等,均應依法移交,倘有交不清或私自佔有者,應依法追究其責任。二OO八年政權交替之際,即傳出民進黨交代不清,陳水扁私自攜走機密文件等情事。迨至去年九月,總統府始向檢察機關告發,並函請特偵組依法追究刑責。日前總統府清查完畢,發現仍有諸多違法失職之處,仍依法將相關人員函送監察院調查。依法而論,府方行為並未有何不妥之處。

台灣民眾投入或關注政治程度甚高,雖然展現台灣高度民主化的一面,但同時政治人物也因而容易左右民眾生活,造成社會發展過度政治化的結果。常常一件單純的事物,經過政治人物渲染,往往變成高度爭議的政治事件。從此次總統府函送前朝官員,綠營人士逕將此單純的法律行為,跨大解讀為政治迫害,即可見一斑。倘照此邏輯,總統府對於已知的違法失職行為,應置若罔聞,棄告發不法之義務於不顧,豈非形同包庇?日後上行下效,所有公務員交接亦可輕率曚混,國家制度隳敗將不知伊於胡底?

馬總統與王力宏對談無辜遭批評

少部分媒體惡意扭曲馬總統接近青年的舉動:

1.民進黨執政時期,陳水扁也曾接見王建民等青年人偶像,並將王塑造為台灣之光,卻在國慶大典談話結束前,拿出王建民簽名球喊台灣加油,讓球迷看不下去,紛紛跳出來痛罵,有消費王建民之虞。

2.相較於阿扁的作為,馬總統與王力宏對談,並非是並圖拉選攏青年選票的手段,係藉由與青年典範的對談,馬總統可以了解部分青年對於其所關心人、事、物的看法與訴求,並讓青年典範的影響力擴及至政府施政方向。

3.另馬總統忙於公務之餘也不忘走入校園演講,例如:澎湖科大、金門大學、海洋大學等勉勵青年學子並傾聽青年們的意見。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總統維安非黨派個人之問題

一、總統代表國家,肩負國大政,地位崇隆,故對於元首安全,各國莫不提供完善制度。至於維安規模如何,則應實際情況而有不同處置,惟均應以不發生危險為最終目的。

二、總統維安是制度的問題,而非黨派個人之問題。不論何人擔任總統,國家即負有提供維安之責任與義務。不僅馬英九總統享有此等待遇,即便民進黨陳水扁擔任總統,亦復如此。

三、因此,總統廿六日赴台南登大凍山之維安人員,不論是總統府聲稱六十七人,抑或謀體報導的三百多人,只要是能合理達成維持元首安全之目的,均應在制度容許之範圍。

蔡英文非核家園之說的疑慮

自從蔡英文提出核四完工「不商轉」的概念之後,包括蘇貞昌、李前總統皆提出相關的質疑,足見蔡英文的「非核」理念,即使在同一陣營之內,亦無法獲得認同與支持,顯見她此一主張是站不住腳的。

對於非核家園的訴求上,目前最大的問題仍在再生能源無法穩定、節能減碳的國際壓力又無法忽視。簡言之,若現有核能電廠的任一機組停止運轉,我國必須付出的代價,相當於每天必須加燒1.1億元的天然氣以供代替;在經濟考量上,民眾未必能接受。

如若採風力發電,若以每座風機2MW而言,若要以之替代核能,則需1萬2千組風機,需要約6千公里的長的線形土地方能容納,耗費1.4兆元。另有關太陽能發電,以目前的技術能力而言,約需一整個新竹市的太陽光電板面積才能提供替換。

以上的再生能源方案,尚必須靠天吃飯,一旦風力、陽光因素無法配合,則供電穩定性必然受阻,對於民生經濟與產業絕對有極大的殺傷力。

目前政府仍秉持理性態度討論我國未來能源政策、能源安全的議題,有關能源政策影響的評估,正在進行審查與公聽會程序。所以政府是以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在檢討及規劃我國未來的能源選項。反觀綠營部分,為了選舉,初選候選人竟將就可以冒進的將此議題採取激進的方式,以及不顧我國民生現實狀況的方式當成口號,企圖謀求個人的選票利益,非常不可取。

我們誠懇的期待任何政治人物,在謀求自己的政治利益的同時,都能先以國家社會發展與人民福祉為念,以理性的態度,做好了策略思考,才發為言論;而非喊口號譁眾取寵而已,那是經不起檢驗的!

我國未來的能源政策與配比必須逐步而審慎的構思!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我們不是炎黃子孫嗎?

自由時報3月25日社論指出,馬總統將文化、教育逐步「去台灣化」,企圖讓年輕人都變成炎黃子孫。此說法邏輯怪異:

一、現在中、小學仍非常重視台灣的歷史、地理、文化的教育,政府在政策上並沒有所謂「去台灣化」的問題。

二、我們不是炎黃子孫嗎?如果不是,那是什麼?

三、不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的人,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請不要休假,也不要祭祖、吃年夜飯、刈包、粽子、月餅。

蔡英文的反核情結

蔡英文為了黨內初選,3/24公布所謂「2025非核家園計畫」,表示核一至核三發電廠應按時除役,同時將推動核四廠不商轉;同時將通過立法,確定2025年前實現非核家園。

第一時間,蘇貞昌便跳出來嗆聲說「核四不能說停就停,以免引起社會衝擊!」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希望蔡英文有聽到,聽到後要仔細想一想,不能以激情騙選票,更不能把國家的誠信問題當成個人政治利益的墊腳石。

一、核能發電選項議題

雖然我國目前發電結構,核電只佔18%,備載發電容量有23.4%,因此核四可以不運轉。但是蔡英文必須務實考慮,目前我們的火力發電機組佔約77%;在全球節能減碳的壓下,我國要如何逐步降低石化燃料發電的比例?這絕不是一句政治口號喊爽就可以達成目標的的!何況蔡英文的新能源策略闕如、日後化石燃料的價格與運補又可能處處受制於人,蔡英文要如何提供企業界及國人穩定又不貴的能源與電力,以支持她的治國大計?「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此之謂矣!

二、蘇貞昌的肺腑之言

蘇貞昌說「過去民進黨一上台就將核四停工,但是引起很大爭議;應該先由專家進行嚴謹評估,才能停止發展核電。」又說「政府必須要拿政策工具因應,…;政府必須照顧社會每一階層,尤其是弱勢族群」、「國家領導人要有同理心、憐憫心,要有領導力與執行力,人民才不會痛苦」,這一席話應該是針對養尊處優的對手蔡英文表現的特質所說的!

三、不要拿核四停建當口號

「非核家園」曾經是民進黨候選人的神主牌,十年來民進黨政客操弄這張神主牌,已經讓國家的誠信與財政受損,每個國人平均負擔約40萬元的延滯理賠與預算追加金額,真是情何以堪。目前每再延滯一日的代價是一億元,蔡英文何苦拿國家財政當兒戲?十年之下,還在拿這句「停建核四」當競選口號真的很遜!連蘇貞昌都聽不下去了!

馬政府努力拉近貧富差距

稅改聯盟於3月25日自由時報中批評「奢侈稅聊勝於無」、「貧富差距擴大」,其論點有失公平正義,特此提出說明。

首先,台灣智庫執行長批評「馬政府先大量對富人減稅,選舉將至才提出漏洞百出的奢侈稅,卻無法解決稅制不公,就像『殺牛用雞刀』,應對資本利得課稅」,根本就是無的放矢。

自從奢侈稅政策消息傳出以來,專家學者及一般民眾均拍手叫好,全國各地房價也開始回跌,尤其是都會區的房價。如此順應民心的政策還遭受批評,難道要政府對高房價問題採取無為而治的放任政策嗎?

批評奢侈稅無用的人,應該要摸摸良心,是不是與炒房業者有所勾結,刻意扭曲政府政策?還是說另有所圖,藉批評時政來博取美名?只會批評但卻拿不出主意來對抗高房價,實在不足以回應。

再說買賣房屋的所得,不也算是資本利得的一種嗎?難道要炒股票才算?資本利得的課稅應該是一步一步的進行,不是全面性的推出,現階段的任務重點,應該還是要擺在打擊炒房的投機客上面。

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金融海嘯中復原,眼看經濟好轉了就要全面加稅,這是錯誤的想法,不但會阻礙經濟成長,甚至還會導致經濟危機再度發生。

其次,有學者批評「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最高1%所得者收入占全體國人收入比率,自1996年的10.4%上升至2008年13.9%,中產階級收入萎縮,極富有者收入卻增加,除了產業外移及派遣工作增加外,不合理的賦稅也是主因。」

由上述數據資料年份來看,應該是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一直到馬英九執政的初年,對於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缺失,選民已經用選票決定換黨執政了,現在再拿過去的資料來將「貧富差距擴大」這個罪名加在馬政府身上,確實是欠缺公平。

在馬政府上任後,調高綜所稅扣除額、調降所得稅稅率等,這都是縮小貧富差距的政策,故拉近貧富差距是政府一項重要的政策。行政院主計處公布99年度基尼指數為0.345,其貧富差距與全球各國相比仍屬合理範圍,而鄰近國家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泰國的基尼指數皆超過0.4%,顯示台灣貧富差距相較之下算是相對的小。

至於過去為因應金融海嘯而提出的減稅政策,如調降遺贈稅稅率及免稅額、調降營所稅稅率等,是有其時空背景因素的,是整體環境的考量,不能因此就批評說是對富人減稅。現在如果為了擴大社會福利措施,而操之過急的對富人加稅,這樣反而會降低投資意願,逼使富人將資金及產業外移,殺雞取卵之下,最後變成是「均貧」!

回到前面的內容,奢侈稅的開徵不也是改善貧富差距的一種辦法嗎?大家都只看到奢侈稅打房,但卻忽略了它並不是只針對房屋買賣交易,連高價的汽車、遊艇、飛機、家俱等,也都是在課稅的範圍,這不是就對富人課到稅了嗎?雖然範圍跟限制仍有不夠嚴謹的爭議,但畢竟是才剛起步的政策,需要邊實施邊調整,才能逐步精進,相信多給政府一點時間,一定能夠做的更好。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加強輔導管束性侵犯

雲林發生服刑期滿性侵犯在出獄一個月,來不及做心理評估輔導,就再犯殺害女學生案。
對於這類案件(不適用新刑法強制治療規定的性侵犯),目前應該做的是,在最短時間內由權責機關加強輔導管束,儘量減短評估輔導的空窗期,然而儘速修正性侵害防治法,對曾犯罪的人予以定期評估,如有再犯之虞,由權責機關向法院請求一定期間的保安處分。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2月失業率增VS.2月失業率續改善

主計處昨(22)日公布就業調查,隔天翻開報紙只見A報斗大的標題寫著「臨時工到期2月失業率比1月高」,B報對同一條新聞則以「季調後降至4.59%,2月失業率續改善」下標。搞不清今(100)年2月的失業率到底是多少,找出主計處原始數據細端詳才發現;兩者都沒錯,差別在是否納入「季節因素」調整。

2月多適逢農曆春節過後,傳統上大家習慣領到年終獎金後換工作,加上年前的臨時性工作結束,因此待業的人較多,所以在分析失業率時一般會納入「季節因素」加以調整。正如每年6月的畢業季,勞動力市場因新添的求職生力軍而使失業率攀升,此時分析就業問題亦會考量「季節因素」。

今年2月的失業率表面上比前一個月多0.05%,但從受僱員工比1月份增加6千人,非自願性失業人數持續減少,長期失業人數為近2年新低。而104人力銀行得最新調查亦發現,近5年來的最大缺工潮已經湧現,加上平均薪資已恢復至金融海嘯前之水準,使得「全國就業e網」的調查顯示有66.83%的受訪者預期企業今年會加薪。無怪乎失業率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會從4.69%降至4.59%,呈現連續18個月下降的情勢。

數字固然會說話,但求「真」求「實」仍須深入解析,就像同為失業率,為何在中國大陸要以「城鎮登記失業率」稱之,即是中國大陸的失業率統計僅限城鎮地區,且有登記者才算數。所以依照統計數字分析社會現象時應特別留心,同時要多蒐集相關資料比對,才能呈現較實在的一面。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為馬政府捐助日本災害一億元說明白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大陸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5月18日,大陸國家地震局修訂為8.0級)。此次汶川地震,造成空前嚴重災情,傷亡巨重。

截至該年9月25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544人(不包括災區病員人數),已出院93,597人,仍有272人住院,其中四川轉外省市傷患仍住院106人,共救治傷病員4,305,820人次。

針對中國大陸四川地震,基於兩岸同胞,同文同種及天災與人道立場,民進黨政府立即伸出緣手。行政院長張俊雄於2008年5月13日宣布,提供新台幣20億元賑災計畫,其中現金部分新台幣7億元,以政府第二預備金所支應,其餘款項除1億元米糧外,乃政府向社會各界來募集。

此次日本發生空前巨大地震及海嘯,摧毀沿海宮城縣並引起福島核電廠氣爆,使核料外洩,臨近之仙台市等都受到受到嚴重災污染而強制遷村。政府於第一時間,積極提供日本救援機具、物資及現金捐款,以表達我國對日本救災行動的支持;現階段,總統、第一夫人及政府官員亦積極參與民間募款活動,期望透過社會各界力量,匯集更多善心捐款提供日本災後重建;現在全國各界所發起募捐款已超過10億元,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日昨仍有電子媒體,在政論節目中,以大陸與日本同樣是地震災情,大陸川震捐20億,日本核爆捐1億,兩者間差距過大,不成比例,批評馬總統明顯傾中。

行政院長張俊雄於2008年5月13日宣布對大陸川震捐款20億元,如以災情嚴重與傷亡程度來論,吾等對張院長之決定,應予高度肯定。而馬政府對日本捐款1億元,亦因當前政府財力困窘,政府量力而為,亦屬合宜。

理性探討我國能源政策

有關核四是否應續建,以及日本福島核災輻射擴散之狀況,分項回應如下:

一、核四續建議題

依照我國2009年能源統計手冊揭露之訊息,目前就發電結構構而言,核能發電約佔18%,火力發電則佔77%。就電力消費而言,工業部門佔用約一半的用量。上述兩個資訊表明,我國對於火力發電的依賴仍然吃重,且由於我國高耗能產業耗用的電力佔去了總發電量大半。因此,在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以及減碳壓力的驅使下,我國勢必要降低採用以石化燃料作為發電用途的比例,此外,若反對黨認為兩岸關係仍有變數或者石化燃料的運補穩定性存有疑慮,則就我國能源安全而言,一旦海運線遭受截斷,核能發電將比火力發電能夠有夠多的緩衝時間。此外,我國若希望減少電力的需求,則在產業政策上必須大幅進行調整,計畫性的減少高耗能產業的存在,如此方能從降低需求面著手,降低對於發電容量的要求。

就實際現況而言,我國的核一、核二皆為運轉數十年的老機組,如果停建核四,那我國未來將面臨核一、核二不僅不能提前除役,且須被迫延期營運的壓力。就邏輯上而言,不趕緊換用「新車」,而繼續行駛三十年的「舊車」,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因此,續建核四,在中、短期而言仍是必要的選項。畢竟再生能源的穩定性不足、全球面臨溫室壓力,且我們仍需要穩定的基載發電容量以供社會運作,我們不可能在現階段就去依賴風力、水力及太陽能等靠天吃飯的能源。另外,有關民眾所關心的核電廠抗災能力、設計變更以及施工分包胡亂拼湊等疑慮,原能會及台電等專業單位,應當立即製作說帖、並主動出面澄清民眾的疑慮,否則一旦讓危機感成為一種印象,則到時候要加以扭轉實為不易。

二、福島核災輻射塵對我國的影響

目前依照國內專業單位的數據模擬,至今日(3/21)為止,首波輻射塵應已跨越北美,達到北歐上空,並在一週內會完成環球一週的擴散。而即使氣流由日本南下,輻射塵應會繞過台灣而直往菲律賓上空前進,因此對於台灣暫時仍無明顯影響。未來,經過長距離的大氣擴散,相關的輻射數值已被大幅稀釋,其微量等級或許已經逼近儀器的監測極限,因此,此刻最大的恐慌來源,可能會來自於儀器檢測數據的跳動,或是來自於其他的背景干擾,而被誤認為是福島核災的影響,甚至被有心人士大做文章。

就目前的福島電廠現況而言,已經透過外接電力的方式陸續啟動冷卻機組的功能,若照此態勢演進,則福島核災的壓力應該會日漸減輕,後續焦點將轉回國內的核四興建問題。

若福島電廠近日又出現新的變數,建議國內相關單位應該事先將政府預定的應變計畫向民眾說明,使民眾可以預先瞭解在何種等級之下,政府會從事何種的對應作為。一旦民眾心中有所理解,則較不會產生政府無能、無動於衷的誤解。

政府實施特銷稅決心無庸置疑

隨著媒體將鎂光燈聚焦在日本震災,也有部分人士在擔憂災情影響經濟的情況下,建議政府緩徵特銷稅(奢侈稅),不過府院黨在上週口徑一致的表示無緩徵的決定,甚至馬總統也在臉書上指出奢侈稅會如期進行,顯見政府對於實行奢侈稅的決心毋庸置疑。

馬政府堅持對的政策,導引國家往正確的方向發展。「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從規劃到一讀通過,一路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意見,但馬政府仍堅持推動,不只是因為該項稅制能降低房地產短線投機氣氛維持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避免國內產業及消費過度扭曲,再造更多元豐富的經濟與社會環境。

特銷稅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有效降低投機風氣。特銷稅有兩大特點分別為不分地區、不分賺賠課徵,因為不分地區上,所以能夠有效防止各地成為短線投機客的標的,即便現在房價並未高漲,但難保未來不會成為炒作目標;因為不分賺賠,所以可以提升炒房成本,有效降低投機客參與程度,讓市場交易秩序回歸正常。

特銷稅導正發展重點,建構多元經濟產業環境。特銷稅使房地產價格逐漸回歸正常,此有兩大好處,其一房價正常能夠增加民眾買得起理想房屋的機會,提升大眾生活品質;其次房價過高會排擠其他消費,若房價回歸正常,將會使民眾更有能力將錢花在旅遊、汽車等其他部分,此將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活動更多元化發展。

支持政府堅持對的政策,期待特銷稅的如期進行。目前「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即將在立法院進行二讀審查,面對既得利益團體的壓力下,政府還能夠挺起來堅持作對的事,此不只值得稱許,更需要民眾的支持,期待下半年能順利見到特銷稅政策如期上路。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輻射監測及核安抗震補強建議

今日媒體的討論焦點,逐漸導向輻射塵的擴散和核能電廠緊鄰斷層帶,必須予以補強等問題。下列分項予以論述:

一、原能會已透過30處測站密切監控,惟應公布後續應變計畫以安民心

日本福島核災今日並未傳出重大新災情,僅三號機冒出白煙,東電公司宣稱其為水蒸氣。由於目前僅瞭解日方採用隔空灑水的方式控制溫度,同時正在努力搭建臨時送電線路,希望能重啟冷卻系統的功能,日方亦接受外國援助,儲備更多量的硼酸,在必要時間進行噴灑,作為進一步吸收中子分裂、阻斷核反應的手段。

目前的氣候特性會讓輻射塵朝向阿拉斯加與北美一代擴散,由於華南雲雨帶、蒙古高壓今日出海,對台灣提供了暫時性的「防護罩」功能。原能會除了於機場增設輻射檢測門、協調化學兵進駐重要區域之外,另在台設置30處測站(其中北台灣有19站),目前測值皆處於一般背景輻射值範圍。但原能會仍應儘速向民眾說明在何標準之下、將啟動何種階段性的措施?應事先分階段說明,讓民眾確實感受政府已有所因應,並避免反對陣營藉故影響社會安定。

二、核電補強應優先針對附屬設施,且市區老舊建物的過渡處置更為迫切

由務實面而言,近年的災害規模越來越大、許多當初設計時所採用的歷史資料,或許都已不能反應現在的極端氣候,或複合式災變的影響,因此在這樣一個面臨巨變的過渡時期,以現有的資源去補強最關鍵的弱點,才是能兼顧時效與可行性的方案。綜觀核能電廠的設計,核島區域的結構已極為堅實(核島建築萬一被震垮,則台灣應該沒有任何一棟樓房可以倖免),只要能夠維持熱交換的功能正常,則災害不至於失控,反是要特別注意附屬設施與營運線路的抗震補強,因為這些附屬設施一旦受損,則會使核島區的運作異常。政府應當優先檢討附屬設施的抗災能力,並嚴肅檢討備援設施的運轉現況,才能取信於國人。至於台灣斷層密佈,全島各地皆有斷層通過,然目前的資料顯示,鄰近之斷層並不會引發足以摧毀核電廠的強震,反倒是政府應該對於人口密集區的老舊建物在進行都市更新之前的過渡時期,提出一套補強措施,可能更為迫切。

中共研發東風十六型導彈之分析

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在立院答詢時證實,中國大陸已發展新型東風十六型導彈,根據披露之資訊分析:
1.該型導彈尚未完成部署,對我威脅尚未呈現。
2.該型導彈射程估計超過一千公里,遠超乎對我武力威脅所需。
3.中共部署該型導彈主要是針對周邊鄰國,印度、日本、南韓與美軍艦隊。
4.總統多次重申要建構足夠的自我防衛實力,不在武力威脅下談判。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

監察院以九比四通過彈劾余政憲,全案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提案監委陳永祥、馬秀如說,余政憲是南港展覽館案遭判刑的九人中唯一的公務員,卻只被判緩刑,若連行政責任都不追究,有失公平正義。

分析造成此案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差異原因如下:

1.余政憲是因為充當污點證人而依證人保護法獲得輕判。

2.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是兩回事,余政憲刑事責任依法輕判,並不影響其應負的行政責任。

3.監察院彈劾余政憲,追究其行政責任,在法理上十分正確。外界應支持,不宜以有色眼光曲解彈劾案。

高等教育不怕競爭、只怕不提昇

中國大陸鬆綁搶台生,綠委憂磁吸效應,這種過度保護觀念,只會讓台灣高等教育遲滯不前:

1.人才競逐、以各項措施吸引優秀人才,乃當前世界趨勢,因此大陸此舉無需過度泛政治解讀。

2.唯有提高台灣高等教育的競爭力與吸引力,才是留住優秀台生並吸引境外優秀人才的根本之道,面對大陸開放台生就讀政策,一味保護或封閉最終只會被邊緣化。

3.教育部已透過多項補助及評鑑措施持續提昇台灣高教品質與吸引力。台灣採認41所大陸高校學歷及開放陸生來台政策,即為搶優秀陸生的作法。

局勢未達全面撤僑,政府已有因應準備

部分媒體批評政府遲遲不自日本撤僑,缺乏理性探討:

1.連日本官方都籲請國民及在日外國人無須過度恐慌,那泛綠媒體為何如此不理性的批評政府呢?

2.至今日為止,只有法國宣布要撤僑,其餘國家皆呼籲該國國民遠離核輻射過高地區。

3.政府決策皆以國民最大福利為主要考量,目前根本尚未達到需全部撤離日本的緊急局面,無謂的騷動只會造成更多的社會不安,無助於安撫民心。

4.駐日代表處已宣布必要時將撤僑。

核災未平,應謹慎運用資源,避免造成恐慌

近日媒體與輿論討論的焦點逐漸轉向我國尚未撤僑、對日捐款誠意不足,以及對於核四設計規格的批判,另亦提及相關預警系統的建置效率緩慢等問題。以下分項予以論述:

一、核四設計規格,應請台電立即出面說明並製作書面資料

由於當時考量要使廠商具備參與國際大型標案的經驗,因此將以往統包給顧問公司的方式,轉為依照專業分包的方式交由國內廠商執行,其主要缺點在於台電必須自己面對許多施工界面的整合成本,但優點在於,台電能掌控的程度更深、國內廠商可連帶升級,並有助於日後的長期維護落實。但我們必須了解,不管是統包或分包,最後實際的工程進行時,必然都是需要再下包給專業的營造廠商施工。因為不可能有一家公司可以同時兼備如此多樣的專業機具與眾多的施工人力。至於有關圍阻體厚度減半(推測原因可能為:採用高性能混凝土並添加重質金屬粉末)、主控機房位於地下(該處地勢較高,且有反恐與防導彈攻擊之能力),其實都有一套設計上的權衡理念,可以請台電專家逐一對外說明,接受外界檢視。

此外必須體認的是,當設計強度大幅提升,所有的結構元件與固定元件將變得異常粗壯,使得該設計結構成為一種矛盾循環(強度越強、體積越大、需要越大的結構容納、需要更強的支撐、需要更強的強度,如此循環,最後必然要走向變更設計方能符合現場環境與後續使用所需)。因此台電若無法及時出面解說上述的專業權衡(台電並未發佈消息以及所屬網頁尚未提供相關解答),則到後來所有的疑慮將根深柢固,極難扭轉,至為不利。

二、海嘯預警(含地震預警)已按計畫穩健推動,政府可考慮投入更多資源

目前被提及的預警系統可分為兩類,其一為簡訊通報系統,另外為海嘯預警系統(實際應為海底地震監測站,並結合海洋物理監測系統)。雖然外界批評簡訊系統的建構緩慢,但此一系統需要有前端的測站訊號、震源震度判定以及後端發送簡訊,之間的運作必須再三經過測試,由於環節眾多,建議政府不應躁進,否則到時候訊息發送錯誤,反造成恐慌與面臨嚴重的批判。反倒是對於高鐵、台鐵、北高捷運、航管、金融單位等專業機構,政府應該列為首批通報的涵蓋對象,使之能爭取黃金10秒進行減速、處置或啟動備援。

而目前預警系統主架構為海底地震觀測測站,但由於經費和技術問題,僅能於近岸地區設置測站,由於海底測站的離岸距離攸關未來所能爭取的預警時間,建議政府能重新考量時程,並投入更多的資源,爭取於更遠之處設立海底測站。但政府也要思考,發送簡訊後的10秒,應該教導民眾做哪些防護?我國的演習流於演戲,日常的演習與防災教育做好,發送預警的簡訊才有實質意義。

三、對日援助並無誠意不足之問題,惟核災未平,政府應謹慎運用資源,並避免造成恐慌


日本強震造成嚴重災情,我國除了以派遣專業震災救難隊伍前往之外,總統在第一時間即指示外交部捐款新台幣一億元,並已捐出一日所得,十八日出席賑災晚會時還會再捐款,由此可知,執政當局並未漠視日本災情,也沒有關懷不足之情形。有鑑於日本災情發生至今,多數狀況未明,相關的捐助措施必將陸續出爐,反對陣營實在不必如此躁進。此外,部分人士批評政府捐贈較多資源予大陸川震,然而重點在於,川震對我國較無後續影響,而日本福島核災目前對我國仍存在威脅(是危急我國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脅),且狀況未明,因此政府仍應保留資源(經費與物資),待狀況穩定再全力援外亦不嫌遲。

至於撤僑問題,由於情況尚未到達緊急之地步,外交部目前仍與多數國家的作法相同,建議民眾做好必要的防備,並更新聯繫方式以備未來之需。為了不造成恐慌,目前採用的方式主要為配合僑民之意願協助撤離,例如已經由東北大學撤回31名僑生,協助僑民暫宿並安排機位返國,至於東京地區,駐日代表處亦宣布,若日本政府宣布關東地區進入緊急狀況,代表處可協助撤離或訂機票返台。鑑於我國往返日本每日均有7~8個航班,且空位數足夠,因此尚不需要派遣專機前往。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勿利用日本核災進行政治操作

日本福島核電廠最新受到矚目的災情是儲存廢棄燃料棒的冷卻池因冷卻功能異常而開始出現溫度升高的狀況,其危機在於儲存池周圍並無健全之圍阻體,因此一旦發生氣體爆炸外洩事故,,則輻射污染物質將會被拋散至大氣中,造成大範圍的災害。由於日本電廠內部的運作現況未明,因此建議我方持續保持高度關注。客觀來說,目前的氣流方向以及距離因素,都對台灣較為有利,即使未來有更嚴重的災情發生,我方仍有一定的時間可以反應。

在此同時,我國派往日本的救援隊伍因考量災區輻射污染的威脅而撤返,此實為權衡現地狀況後的專業考量。畢竟,我國派往隊伍的專業屬於「震災後的人命救援」,而非核生化應變,且我國政府因考量救援時效,於震災發生後疾速派員前往日本,但當時並未得知福島電廠會於後續發生輻射外洩災情。因此,除了未來可以進一步強化我救難隊的輻射防護能力之外,國內在野陣營以及媒體實不應該繼續批判,才是務實之道!試想,福島核災發生之後,美國亦考量情勢,暫時將前往救援的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後撤,因此,每個救難隊伍依照自身的專業領域,於適當的時地進行任務,於必要時撤返,舉世皆然。

對於台灣本土的後續因應方面,首先,對於我國核電廠周邊5公里內的居民,應儘速完成村里廣播系統及簡訊通知系統,達到即時傳遞訊息的效率(目前的通知體系中,部分仍須仰賴村里幹部及警局巡邏車的人力協助),對於疏散範圍達到20公里的災變,因已涵蓋台北市部分區域,政府應務實考量如此大規模的疏散計畫是否可行?若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則應該首先回頭檢討核電廠的應變程序,必要時應當於第一時間不惜報廢反應爐,已達迅速終止反應的標的。此外,我國核電廠的設計標準以今日而言或許稍有所不足,但相較之下,核島區的結構相對堅實,而應當立即檢討的便是附屬設施與管線的抗災能力。今日媒體指出,台電所設計的柵門可抵擋12公尺的大浪,但升降時間過長,但我們必須進一步指出,「大浪」與「海嘯」兩者差別不小,台電仍須謹慎評估!最後,依照天候與大氣擴散條件來看,我國應當最重視大陸廣東、上海一帶的核電安全,政府應利用兩岸會談的時機,儘早建立適當的協同聯繫管道,或互助方式,以將此一潛在威脅減至最小。

對於福島電廠的事故,目前我們僅能靜觀其變,但必須事先預防的狀況是,即使核島災變被平息,但東亞地區(包括台灣)可能會被歐美等國進一步宣告為警戒區,屆時我國的旅遊市場、產品輸出、貨物安檢等手續,都有可能受到考驗,進而大幅衝擊我國經濟狀況!政府必須儘早因應。

有關核四的議題,我們更可以看出,在野陣營僅只訴求政治操作,而不關心我國長期核電安全!試想,核四為採用新技術、新標準的機組,但核一、核二皆為運轉數十年的老機組,如果依照在野黨的邏輯停建核四,那我國未來將面臨核一、核二不僅不能提前除役,且須被迫延期營運的壓力,就核能安全而言,在野黨的觀點豈不短視,而且缺乏邏輯的正當性。

以我國的能源結構而言,核能發電在短期而言仍是必要的選項。畢竟再生能源的穩定性不足、全球面臨溫室壓力,且我們仍需要穩定的基載發電容量以供社會運作,我們不可能在現階段就去依賴風力、水力及太陽能等靠天吃飯的能源。值此鄰國災後應變時刻,在野黨竟提出要讓擁核立委落選的訴求,事實上,這並非擁核與否的問題,而是必須兼顧永續發展(如果火力發電比重提高,勢必面臨溫室效應的壓力)、社會運作、民眾生活和經濟成長的議題,民進黨試圖利用日本核災的時機進行政治操作、誤導民眾、扭曲焦點,以牟取私人政治利益,實在不可取!當然,政府亦應儘速檢討我國未來的能源政策,讓民眾了解各項能源方案的風險,凝聚共識,方為上策!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多一份關懷、少一點口水

日本發生重大複合式災害後,我國政府已於最短時間表達關懷,並派遣專業(特種)隊伍前往災區協助,顯示積極參與人道救援的決心。

在震災預警方面,除了依照現有計畫,在最短時間內建置相關通報系統之外(含簡訊通知系統),民眾的防災教育應該更加落實。不僅在學校教育中應當做到全體演練動員,對於一般社會民眾,亦應定期進行防災演練,而非僅淪為專業隊伍的救災展演,透過全民參與的防災演習,才能避免重大的災變發生時,國民不知所措而徒然犧牲。

在核電安全方面,為了我國長期的核電安全以及顧及我國民生用電的基載容量所需,應當依計畫讓核四繼續興建並如期運轉(核四為技術較新、安全性較高之機組),而提前讓較老舊、技術較差的核一、核二提前除役,方為務實可行的方向。目前應當優先檢討的是現有核電廠附屬措施的抗災等級是否足夠?畢竟一旦附屬的設施失效,極可能讓核電廠的爐心無法正常運作而導致災害。另有關疏散機制方面,台灣由於幅員較小,應當由緊急停機手續的加嚴、加速著手,且應將大陸東南沿海的核災事故一併納入考量範圍。有關疏散機制方面,若核一、核二廠的緊急疏散計畫範圍涵蓋10公里時,由於人口密度不高(多位於新北市之東北角沿海區域),應有足夠能力依計畫實施撤離,惟目前的疏散計畫受限於村里廣播系統尚未完全建置,故無法直接通知每一位民眾,仍須仰賴基層幹部與警方巡邏車的通報。若疏散範圍擴大為20公里時,則多已涵蓋台北市部分範圍,尤其核二廠的位置更加接近,疏散範圍將涵蓋台北市中心區,足見政府對於嚴重核安事故發生時的疏散計畫,需要在最短時間內評估、公布及演練。

有關民進黨部份人士一再質疑政府的人道精神與救災誠意,我們可以反問,民進黨在執政時期所做的對外救援,又比今天多了什麼舉動?比今天的效率提升多少?當災難發生時,我們可不可以多一份關懷,少一點口水?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我國防災、救災強化建議

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大地震,引發重大災情與傷亡,而我國輿論與媒體開始對於國內的核安,以及相關的災後緊急處置能力提出批評。然而在新一代的綠色能源尚未發展成熟之前,為了顧及未來全球減碳的壓力,以及讓我國有穩定充足的基載發電容量,仍必須仰賴核能發電的供應。同時,過去我國發生重大災難時,均接受眾多國際援助,值此時刻,鄰國日本發生災害,我方不僅應盡全力給予援助,亦應加派災害防救體系之重要人員隨同赴災區協作見習,以吸收相關防災經歷,以提升我國未來救災幕僚作業水準。有鑑於此,我國可以採行的強化方向列舉如下:

一、 核能發電安全方面

1. 核電廠的主體(掩蔽體及爐心)皆為極度厚實的結構體,應無立即之危機。但必須注意的是,其附屬的運轉設施(廠區管理通訊網路、冷卻系統供電網路以及備援發電系統、救災運補動線等)可能相對容易受到天災的危害而失效,應該立即檢討附屬設施的弱點。

2. 針對設計時期較早的核電廠土建結構,抗震係數可能已經需要再提升,應該立即探討相關補強的機制。

3. 將海嘯的威脅納入評估,並進行相關演練。

4.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位於地震帶與火環帶,一旦發生嚴重核安事故,可能無法有效疏散,因此對於核電廠爐心的事故,應提出比一般程序更斷然的處置標準,一旦有嚴重外洩之虞,應於第一時間不惜報廢反應爐並永久終止反應,阻斷發生爆炸的可能性。

5. 與台灣鄰近的大陸沿海也有諸多核電設施,一旦發生危機,則雙方人民將受到嚴重災難,兩岸應盡快就核安通報機制、互助機制進行合作。

二、 針對複合式災難之處置及指揮體系方面

嚴格的防災準備工作必然會受到外界施以擾民或是浪費社會資源的批評,但在權衡之間,則有賴主政者落實的決心。針對我國當前的防災、救災問題,可提出下列方向進行強化:

1. 儘速啟動「簡訊通報」或其他有效之通報系統。

2. 儘速建置自動化的影像監控系統與災後遙測觀察系統,降低對人力通報的依賴。

3. 立即評估海嘯的威脅,並對於高危險地區的民眾建議逃生路線。

4. 落實防災的演習,應著重全員的參與,而非僅限於專業人士的展演。

5. 強化國軍的救災能力,並應提升工兵、化學兵的作業量能,擴充相關機具與人員。

6. 儘速針對大台北都會區因強烈震災所引發的十萬人等級以上的死傷進行評估,儘早預先做好應變計畫。

7. 對於市區老舊房屋,抗震能力已大幅落後現代之標準,政府應思考改建之前的防災過渡方式。

8. 盡全力協助日本救災,除專業人員外,應加派災害防救體系之重要幕僚人員隨行,以吸取重要經驗。

我國過去遭受莫拉克風災肆虐時,共接受來自85國的慰問、關切,以及48個國家的捐款、13國家捐贈物資,以及5個重要國際組織的專業救援。因此,我們在此刻亦應投入實際的資源協助日本救災,展現我方的人道精神。此外,日本於災後仍面臨核子事故、情資傳遞以及動員投入等難題,但日本媒體及輿論均發揮高度自制,並未妄自揣測災情、亦未浮誇批判而造成無謂的恐慌,充分展現其高度專業水準。

奢侈稅多衝擊大台北地區

針對財政部擬開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草案」,此對於全國房價一定會有影響,不過因多數的「房價炒作」及「投機」集中於大台北地區奢侈稅的開徵必將衝擊大台北地區房市,但其他區衝擊料將相對有限,且房價調整對於「買房自住者」是百利而無一害。
此外,「奢侈稅」的開徵,不僅可打壓早已過熱的房市,讓房價回到合理區間,保障全民「住」的權利;還可修正早已扭曲多時的不公稅制,甚能改善長期所得分配惡化的問題。
一、房價差異大,大台北地區衝擊遠大於其他地區
依據台灣不動產交易中心公佈的資料,2010年台北市平均房價為每坪46.6萬元,新北市為21.77萬元,桃竹苗地區為11.7萬元,台中地區為11.39萬元,台南地區為7.52萬元,高雄地區為8.96萬元,明顯看出,台北市的房價約是其他地區的4~6倍(新北市除外),新北市的房價約是其他地區的2~3倍。顯示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房價遠高於其他區,所以若就繳交的稅金總額來看,奢侈稅的開徵對大台北地區的衝擊將遠大於其他區。
二、針對投機客,自用住宅不課稅
此條例系乃針對「打擊房市投機客」所訂定。只有購買二年內交易的「非自用住宅」才會被課稅,即「將不會對自用住宅開徵奢侈稅」,並增訂多項排除課稅原則,以保障自用住宅者權益,且若能使過熱的房價回到合理的水準,對於「買房自住者」的國人來說,奢侈稅的開徵是百利而無一害。
由於大台北地區之房市投機客多,但其他地區房市投機客相對少,且多是買房自住,因此也可明顯推斷,奢侈稅的開徵對於大台北地區的衝擊必然遠大於其他地區。
三、對富人課稅,符合社會公平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三條即規定,「中華民國領土內之土地屬於國民全體。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
憲法指出土地及房地產屬於國家稀有資源,房地產價值之所以能上漲,多數來自於國家經濟發展與政府公共建設的完善,所有權人的勞力與資本多與房產增值無關。因此,房地產價值上漲利益應當歸國民金體共享,這是憲法國父遺教平均社會財富的基本精神。
然而我國依公告現值課稅的制度不全,令許多房市投機客從中獲利,如:只要是當年度移轉(因公告現值沒變),即使交易中賺取高額利潤,但卻均不必交納任何增值稅或交易稅,此種扭曲不公的稅制,使得房市資源集中於富人手中,非但不用繳稅,還利用投機炒作賺大錢,但努力工作的勞動者,不但賺的每一分錢都要納稅,且還要背負愈來愈沉重的買房壓力,此亦是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主因。是以對富人開徵「奢侈稅」乃符合社會公平。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民進黨對合併選舉看法的謬誤

有關自由時報指出民進黨部分黨內人士擔心若推動總統、立委合併選舉,國民黨又要硬推不在籍投票,或採用通訊投票,將會助長賄選及造成選舉不公,使民進黨參選人深受其害乙事,其立論基礎實非恰當,因為:
1.合併選舉可節省社會成本耗費,與是否會助長賄選本無因果關係,前年地方三合一選舉賄選並未特別嚴重可見一斑。況且民進黨候選人涉嫌賄選亦不在少數,真得會因此而受害嗎?
2.不在籍投票制度具有落實參政權保障、擴大人民政治參與,以及減少社會成本等優點,是落實主權在民的作法,民進黨執政時期亦大力推動此一制度,如今卻又以此指責國民黨,豈非昨是今非?

釐清兩岸司法互助及食品協議之爭議問題

針對自時報批判兩岸司法互助協議施行至今二年,在中國服刑的受刑人僅有一人回台服刑,以及兩岸食品協議使毒奶粉受害廠商求償問題仍原地踏步。對此實為莫須有的指控:
1.前述是一個假議題,是立法委員不懂法令的胡亂質詢。2、兩岸司法互助協議對受刑人接返問題,法務部於99年10月26日早已有新聞稿。依協議第11條,服刑中並非必然遣返,須雙方及受刑人均同意始得遣返。3、對象如果不是中國大陸,是美國,在美國服刑中的台灣人可以隨便就接回台灣服刑嗎?要求接返,除非是特定案件(如人權爭議、兩國法制明顯差異甚大之犯罪),沒有任何國家會輕易放棄司法主權。要求強制接返沒有道理。4、食品協議的內容,不包括個案求償的保證。難道要政府去幫廠商打官司,還是要政府變身討債公司?

政府全力提振經濟、穩定物價

民進黨團3月10日的記者會,「薪資年漲6元 學雜費年漲6千元 咁有天理?」,公開批評政府帶頭漲物價,連學費都要漲,但薪資卻沒有漲。特此提出幾點澄清及回應。
1.學費調漲方面
教育部長吳清基10日出席總統與立委餐敘時指出,根據教育部計算公式的計算,即使要調漲,平均漲幅只有0.81%,換言之,一萬元也漲不到一、兩百元,尤其面對勞工薪資都沒有明顯調漲情形下,不會讓學雜費調漲,教育部已向各大學進行道德勸說。
大學為維持學校基本營運及教學品質,其屬於自主性的團體,針對學費的調整只要是在合理的範圍內,不應該干涉太多,如果為了省錢而犧牲了教學品質,那豈不是讓我們的下一代競爭力更加流失,豈不是讓我們成為千古罪人。因此,民進黨團的批評只會干擾政府施政,完全無視背後所造成的影響。
2.物價上漲方面
台灣對物價算是處理不錯了,以最新出爐的二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值106.65,年增率1.33,跟鄰近國家地區比起來,如新加坡、香港1月份CPI年增率分別是5.5及3.6,算的上是不錯了。
近來反聖嬰現象作祟,氣候異常導致了糧食生產大幅減少,進口糧食上漲壓力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行政院雖然有「穩定物價小組」,但也難壓抑住地下經濟的抬頭。在政府嚴格的取締之下,物價已經有所控制,但部份電台名嘴及民意代表,稍有聽到一些囤積物資的消息,就以偏蓋全的推翻政府所有的努力,甚至誇大成「政府帶頭漲物價」來誤導民眾,其言可議。
3.民間薪資方面
去年平均薪資44,430元,雖是歷年新高,但只較金融海嘯前增加6元,扣掉物價漲幅後,去年實質平均薪資只有42,122元,還不如十二年前。的確,這是實際的數字,但卻沒有說出實話,實話就是「民進黨執政八年,一直在空轉,國民黨執政三年不到,很倒楣的碰到金融海嘯,好不容易撐過來了,卻要概括承受民進黨留下的經濟包袱」。勸民進黨立委,在批評之前,最好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好,不要把包袱都丟給別人,還在背後罵人。

「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兩岸政策

隨著立委、總統選舉的到來,在野黨為了選舉中的政治利益考量,又開始在炒作兩岸及主權議題。其一貫的論點包括:馬政府「傾中賣台」、政府自我矮化、尋求兩岸通合、兩岸協議未受國會監督、否決人民對於ECFA的公投權利…等等。不過,當我們仔細探究這十五項兩岸協議及一項共識就可以發現,政府均堅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兩岸交流原則;譬如,以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為例,在此原則下,政府對於陸資來台投資項目與規範嚴格,並沒有發生在野黨所稱陸資來台炒股、炒樓之情況。兩岸協議簽屬迄今,也沒有發生在野黨所稱的主權流失、賣台的情形;在野黨的批評顯然是延續過去一貫的抹紅牌,仍只著眼政黨選舉私利,無視臺灣民生經濟發展。
此外,有關ECFA公投的問題;我們必須重申,馬政府支持人民合法公投的權利,但無法同意依法不符的公投。ECFA公投主文混淆不清,並經公投審議委員會多次駁回,其中部份委員甚至建議台聯黨更改主文,以符合公投法規定。但台聯黨依舊堅持己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根本是浪費國家資源,為求選舉操作及自身政黨私利。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聲援茉莉花革命 馬總統不落人後

針對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在自由時報專欄發表文章,質問馬總統在茉莉花運動中站在那一邊?自由時報並公開批評馬英九是站在中國專制政權那一邊,前述說法實為不實指控:
1、馬英九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談到大陸當前的政治現況時,再度聲援大陸「茉莉花革命」,呼籲中共當局善待異議人士,並指出民主與法治的改革行動是兩岸之間是否能拉近距離的指標。並非如自由時報所言毫無作為。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62/183212-1.asp
2、吳揆在8日接受立法委員質詢時也表態。因此,政府並非毫無立場。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84526
3、台灣在具體的國際事務上採何種立場、用什麼方式回應,要看自己的國家利益而定,是內政問題。外國人的質疑、或要求台灣以某種方式表態的想法,台灣沒有必要全然接受。

學雜費調漲未定案 切勿急於批評

由於台大提出盼漲學雜費5-10%,遭到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批評國立大學接受政府補助,應沒有漲學雜費的理由。其實此乃教育部最近在一百學年度學雜費會議中的討論議題,還在討論中並尚無結論;且依據作業慣例,各大專校院預計於三、四月間討論學雜費調幅,並送教育部核定後才有可能實施。在還未定案前急於批評,未免言之過早。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開放陸生來台 政府已謹慎規劃因應

有關蔡英文主席於校園演講中指出,政府開放陸生來台必須顧慮開放後對國內學生就業的衝擊,以及教育資源會否出現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前述說法實為多慮,因為政府對此政策一向抱持謹慎的作法:
1.有關就業問題方面,立法院已修法明定無中華民國國籍者不得參加國家考試;另「六不」原則中亦不允許陸生校外打工或兼職及畢業或停止修業後續留臺灣。
2.有關教育資源問題方面,目前我國高教資源仍有餘裕再增加招生名額;另陸生來台就讀採外加名額、不影響台生就學權益,因此無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疑慮。
3.政府對開放陸生來台始終抱持一貫的謹慎立場,以期達成提昇我國高等教育競爭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標。

政府積極防範過勞死意外

針對國內員工過勞死意外頻傳,政府已經著手相關防範積極作為,其努力方向如下:
1.對於工殤團體要求勞工安全法增訂「資方違反勞動條件規定者,課以刑責」一事,勞委會主委王如玄3月9日 上午在立法院社福委員會中指出,已針對根據現行的刑法及特別法研擬刑事制裁,另外,也考量加重行政罰鍰,從6萬提高至20萬,草案最快3月底送行政院。
2.勞委會與國健局除舉辦「社區健康營造」及「健康職場」、「自主認證」等活動外,將立即召開跨部會協商,摒除「個人成因」,從社會面與結構面制訂「過勞死」預防政策。
3.勞委會將與地方政府聯手清查濫用責任制的企業與廠商。

面板登陸  有助提升台灣競爭力

對於近日有學者批評馬政府開放面板產業赴大陸投資,將會助長對手實力的說法,過於短視不實,因為:
1.台灣面板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的三星和LG,都到對岸投資了,我們如果再閉關自守,只會讓雙方的差距越拉越大。
2.面板到大陸投資主要是市場考量,因為面板的體積大、易碎,運輸成本高,廠商如不能就近生產,降低成本,就會喪失競爭力。
3.面板登陸投資,相對應的也會在國內增加投資、創造就業。以友達為例,即承諾在台灣增加投5,500億元,未來10年內預計在台增聘員工5,000人。

回應3月9日自由時報批現行兩岸政策

關於楊開煌教授於海基會二十週年研討會發表論文評馬總統兩岸論述乙事,其實只是楊教授長達十五頁的論文中,對馬總統現行兩岸政策建議的其中一小段,實屬自由時報斷章取義的報導,此種作為乃該報長期以來的「惡習」。
關於馬總統在兩岸關係的論述,從來就非常清楚。馬總統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反對台獨,這是今日兩岸能不再劍拔孥張,並開啟復談的根基。馬總統亦強調「不統、不獨、不武」。「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不排除任內觸及政治議題,但並非談統一」,其他例如公文文書不稱對方為「中國」,而是中國大陸或大陸等,都是馬任內清楚的兩岸主張。
有關蔡英文已整合黨內意見提出十年政綱的新「中國政策」,楊開煌教授原文是:「民進黨蔡英文在五都選舉後宣布要成立智庫,整合黨內意見,提出十年政綱的中國政策」。亦指是要成立智庫,要整合黨內意見,要提出十年政綱的中國政策,事實上蔡英文並非已提出十年政綱。而自由時報卻刊登「楊開煌提醒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整合黨內意見,提出十年政綱的中國政策,提升與中國直接交往的能量,二○一二年選舉已有新的兩岸關係論述」,混淆楊教授原意。這原本是簡單的中文語意,自由時報卻援引失當,中文不通,實令人遺憾。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蔡英文主席,妳真的錯了!

 民進黨過去執政8年時間,長期的銷國政策導致企業紛紛出走,國外對台投資明顯衰退,導致南部失業問題嚴重,如今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將南部失業問題推諉至國民黨施政身上,實屬完全的因果錯置!
 相較於過去民進黨對經濟與失業問題的束手無策,國民黨自2008年執政以來,即遭遇全球金融海嘯危機,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各國政府均面臨嚴重的經濟及失業問題。為了改善台灣經濟與就業問題,馬總統自就任以來,即積極振興總體經濟,努力推動促進就業。主計處日前公布台灣在2010年經濟成長率達9.98%,預估2011年達4.51%,顯見在政府及全民的努力下,台灣已走出金融海嘯的經濟低潮。在創造就業機會,2008年至2010年底,政府總共協助了25萬6千多人就業,失業率連續16個月下降,失業率並從6.13%降到4.67%,效果可謂相當顯著。
 在對外關係與經貿合方作方面,民進黨執政八年,沒有與東協建立建立更緊密之經貿關係。國民黨執政與大陸簽署ECFA後,不僅引起東協國家注意,也促使歐盟與美國對於洽談FTA的意願更加強烈。民進黨說要與國際先接軌,再前進大陸,時間已經證明民進黨的政策錯誤。民進黨將大陸當敵人,執政八年卻荒廢國防。八年當中,民進黨拋出「一邊一國」、「公投入聯」、「終統」等激烈手段,破壞兩岸關係,成為國際間的「麻煩製造者」,對於國民黨政府穩定兩岸關係符合大多數民意的政策,只知抹黑與攻訐,顯見民進黨的作為與主流民意有當大的落差。
 針對馬總統深入校園,傾聽年輕學子的心聲,民進黨的回應亦有兩套明顯的不同標準,蘇貞昌與蔡英文近日亦安排校園巡迴演講。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表示蔡英文跑校園乃是具體實踐長久以來深入校園、扎根青年的構想。同樣是到校園與學子對話,為何蔡英文就是深入校園、扎根青年,馬總統就是作秀騙選票?民進黨用兩套標準看待,非理性作法。

合併選舉之決策權應屬中選會

針對總統、立委是否應合併選舉乙事,民進黨近來批評馬總統是為求2012年連任來算計,這種說法實為混淆視聽:
1、合併選舉與否為中選會之職權,中選會既為獨立機關,應由中選會成員考量選務辦理之各項因素,獨立決 定,不受政治干預。
2、國民黨固然對於合併選舉有所討論,但此乃供中選會參考各界聲音之一種,最後仍應由中選會獨立決定。各界對選務有各種討論,最大在野黨應該秉持開放態度,無須預設立場。
3、國民黨對於簡併中央與地方選舉早有主張,且於執政後持續修法(如地制法)推動,目的在於減少頻繁選舉對社會造成的成本與情感割裂,並非專為馬總統一人量身。
4、民進黨過去也曾主張簡併選舉,惟執政八年尚無具體進展。
5、民進黨對於選務辦理亦可表達意見,供中選會決策之參考。不要在各界討論時不表意見,等到決定做出後才大加批評。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馬政府積極落實各項政見承諾

蔡英文批評馬英九總統三年施政成效不彰,青年沒有未來的說法,是完全抹煞許多人的努力:
1.馬政府執政迄今,積極落實各項政見承諾,帶領國家朝進步繁榮的方向前進。
2.針對全球化下經濟發展所衍生的貧富差距,政府將會以積極作為,落實「均富」發展目標,提升社會公平正義。
3.年輕人是未來國家發展的希望,政府除在創業、購屋、育兒等層面,給予年輕人補助之外;未來將進一步落實社會住宅政策,協助年輕人擁有一個自己的家。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全球抗通膨,台灣也不缺席

為了紓緩通貨膨脹,有媒體報導大陸採取上調最低工資、港府則宣布將在300萬名勞工的公積金帳戶內每人存入港幣6000元,而對於台灣的抗通膨政策,提出下列幾點看法:
1.抗通膨只有退稅或提高基本工資嗎?一般對抗通貨膨脹各國多採貨幣緊縮及調整匯率的作法,但是否提高基本工資或退稅給中產階級則視各國財政、經濟發展狀況而定。日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任何的退稅及減稅都會繼續刺激通膨上升,所以港府不會考慮退稅。而提高基本工資在台灣雖對3%的邊際勞工及外勞有利,但超過90%的勞工薪水並沒有增加。
2.現有保障勞工退休基金及勞保基金不縮水措施為保障勞工養老權益:目前我國政府的作法是不論勞工退休基金或是勞保基金,皆以追求長期穩定的基金收益為目標,對基金資產配置重新檢視,以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避免日後退休領到的錢,產生實際上可買到貨品數量縮水之情形。
3.若採減少勞工日常性支出的方式如何? 大家都為買不起房子、托育費用高所苦,抗通膨除了緩漲、打房外,是否也能透過政府的移轉性支付,減輕大家的負擔且減少物價上漲之壓力?諸如:興建社會住宅、設置平價、優質的普及式托兒設施。
4.以減免勞雇雙方負擔勞保費的方式,鼓勵企業進用失業勞工好嗎?廠商喜歡到中國大陸設廠主要是對岸工資低,現在他們一直提高基本工資,相較之下,在台灣投資也不見得會比大陸差,更何況我們的技術水準普遍高於對岸,此時我們若以減免勞雇雙方負擔勞保費的方式,既可讓勞工減輕負擔,又能吸引廠商來台投資,增加就業機會,是不是比較好?

政府打房的決心與社會輿論支持

針對自由時報2011年3月4日社論關於「真打或假打?」;及聯合報報導,「某大銀行主管直言,財政部這項新政策能否貫徹,將考驗總統馬英九的魄力,如果馬政府讓這個案子一直躺在立法院,明年總統大選國民黨也不用再選了」。
儘管業者極力反對,但各屆普遍表示贊成,茲將這些聲音整理與說明如下:
1.行政院長吳敦義重申,有心人士炒高房價引起民怨,因此社會很多人有共識,房地產短期進出有獲利應該繳交特別稅,怎麼把握共識,又不傷害經濟成長,要用智慧與努力達到,只要是對的方案,行政院會努力溝通說明,爭取立委支持。
2.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特種銷售稅是為了處理房價哄抬、炒作問題,針對短期移轉的非自用性住宅課稅,2年內賣出者課10%,1年內賣出者課15%,希望房價回歸正常合理,房市健全發展。
3.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課徵特種銷售稅是為了打擊投機而非打擊投資,如果有些人在2年內買屋賣屋,卻非投機,希望可以想方法排除課稅。
4.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謝國樑表示,外界稱為奢侈稅的特種銷售稅立法如果送到立院審議,國民黨團會儘速推動,視為立院這一會期的優先法案。
5.民進黨立委多表認同,但進一步提出相關意見。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呼籲政府不要沒打到老虎,卻打到善良老百姓,奢侈稅應該區分地段、區域、建材等。立委李俊毅表示,只要有助於縮短貧富差距,有助打擊投資暴利他們都支持。
6.新北市長朱立倫表態贊成課奢侈稅,希望能「真正打壓投機,不要影響投資」。他認為新北市確有部分地區房地產出現投機炒作,市府也會從供給面,把好的都市計畫、開發區釋出,以平衡供需。
7.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力挺財政部奢侈稅打房政策,他說,「台灣不能變成愛爾蘭」,希望政府打炒房的決心不打折。
8.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則說,房價飆漲不健康,贊同依實際交易價格開徵奢侈稅,可以契稅做為基礎,不能讓投資客遁逃。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流感疫苗採購不足,所以死亡人數多?

近日許多媒體紛紛報導與討論流感疫苗用罄導致偏鄉地區無公費疫苗可打,且因為疫苗採購不足,因此流感死亡人數更甚於以往,其中媒體撰述或政論節目討論的內容有失偏頗,事實的真相如下:

媒體論述一:疫情流行是因為疫苗沒打在高危險群身上。
事實真相:高危險群已列為公費疫苗接種對象,若非如此疫情將更為嚴峻。我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設定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罕見疾病、重大傷病(領有重大傷病卡的人例如洗腎、癌症等)、六個月以上至國小四年級學童、醫事防疫人員等。且相較於英、美、日等國家僅提供老年人及慢性安養機構住民等高危險群接種,我國涵蓋範圍更廣。

媒體論述二:疫苗採購不足,民眾想打疫苗打不到。
事實真相:公費疫苗有剩,沒有不足的問題。疫苗採購量的計算方式乃參照高危險群之人數、過去的接種率與各縣市提出之需求,且加入因應突增接種需求等因素亦考量在內。疫苗接種計畫必須在疾病未流行之前就儘速推動,才能有效阻斷傳染病之散播,因此疾管局於去年十月推動高危險群疫苗接種計畫到同年十一月底時還剩餘四十萬劑,同年十二月一日更開放一般民眾施打。由於一般民眾到今年一月與二月流行高峰期才意識到要施打疫苗,亦由於接種計畫接近尾聲,才有打不到公費疫苗的錯覺。另外,再次強調資源要花在刀口上,因此公費流感疫苗之接種對象,以高風險族群及高傳播族群為優先,並非以全民接種為目標,且放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把流感疫苗列為全民接種之項目。

媒體論述三:流感疫苗用罄,導致偏鄉地區民眾打不到疫苗。
事實真相:全台流感疫苗庫存仍有三萬多劑,想打疫苗一定調得到。根據疾管局統計目前各縣市(包括山地離島區域)均有疫苗,有接種需求的民眾如果擔心打不到疫苗,可以先洽當地衛生局或衛生所詢問鄰近院所的庫存狀況,再前往施打。

媒體論述四:此次流感死亡人數較過去為多,顯示政府防疫不力。
事實真相:比較基準不同,過去死亡人數通報有低估情形。由於過去季節流感並未受到重視,亦是因為H1N1新聞事件後,政府、醫療院所與民眾對流感更為警覺,且對通報更為積極,因此在H1N1發生以前的流感通報都有被低估之情形,拿來與今年季節流感通報進行比較有失公允。

回應自由時報「陸資來台鬆綁對台灣經濟根本沒實質幫助?」

針對自由時報2011年3月3日關於陸資來台之偏頗報導,包括(1)大幅鬆綁陸資來台,未來台灣失業潮將更嚴重,台灣人恐將到中國當「台勞」、(2)開放第二波陸資來台根本是殺雞取卵,將台灣經濟賴以維生的中小企業連根拔起,極度危險,等於讓台灣門戶洞開、(3)開放「陸資參股」對台灣經濟根本沒有實際幫助,頂多可以拿來當作炒股的題材。上述三點說法都是明顯誤導社會大眾的不實言論,有必要加以澄清,說明如下:
一、開放陸資來台本就是既定政策,現為第二階段開放,主要目的是藉由陸資來台參股,將原本只是單向的資金外流轉為雙向的產業鏈互補合作,亦即,解決資金過度傾斜可能引發不利台灣經濟發展的失衡現象,正面效益絕對大於負面效益。
二、關於鬆綁陸資來台可能造成未來台灣失業潮更嚴重之說法,實為不實之指控。過往台灣出現產業空洞化的現象,主要是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加上2000年到2008年這段期間,主政者政策搖擺不定且提不出有利出走廠商回流的政策,使得國內產業發展出現嚴重空轉的現象,連帶也造成結構性失業人口的激增。試問反對陣營人士為何都不曾捫心自問,造成台灣失業嚴重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三、關於開放陸資來台是殺雞取卵且會讓台灣門戶洞開之說法,顯然是意識型態作祟。台灣自1952年起即開放外人來台直接投資,中間歷經金融改革、外匯管制解除、獎勵投資條例的訂定等政策調整,目的就是希望藉由引入外資來提升台灣的生產技術、幫助產業升級、促進就業,進而帶動經濟成長。現今引入陸資的目的不也如此,難道陸資就不等於外資嗎?一旦看待任何事物都戴上有色的眼鏡,怎麼看都不會清楚的!
四、關於開放「陸資參股」對台灣經濟根本沒有實際幫助,很明顯是沒有知識且不懂產業生態的說法。學理上,Klein and Olivei (1999)曾針對工業化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進行多國研究,發現資本帳開放管制對金融深化與經濟成長有正面的影響。實務上,就半導體或面板產業而言,由於這類企業規模很大且股權相對分散,若能拿到10%的股權,即有很大的發言權與影響公司策略的權力;換言之,10%的參股權力其實並不低。加上半導體或面板產業係屬於台灣的關鍵性產業,開放陸資的參與,將有助兩岸產業的分工及互補,也可進一步促進就業並提振經濟。
五、過去兩岸在經貿合作及發展方面,可以高度發揮整合互補的分工效益,主要是因為土地資源、勞力、技術及市場腹地等因素具有相當高的差異性。然而,隨著大陸積極開放市場及引進外資提升技術研發水準,搭配兩岸產業結構的轉型,當前兩岸分工架構已從根本產生質變,不僅產業價值鏈從垂直分工拓展到水平分工,兩岸的交流合作項目亦從製造業延伸至服務業。藉由引進陸資來台,除可直接提供就業機會、充裕產業資金、活絡金融市場外,還可擴大台灣金融市場規模,加速台灣經濟發展,可說是一舉數得。

總統、立委合併選舉為馬量身裁衣,中選會成圖章?

有關自由時報批判下屆立委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辦,總統府已經做成評估,馬英九此一拍板,中選會連橡皮圖章都不如:
1.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17條規定,總統副總統選舉與他種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時,選舉人名冊得合併編造。顯見總統、立委選舉合併舉行,於法並無不合。2.台灣選舉過於頻繁,耗費社會成本至鉅,各界迭有批評。因此,倘中選會決定總統、立委選舉合併舉行,應係著眼點於減少選舉次數,節省政府支出之考量。3.總統立委選舉是否合併舉行,目前尚在評估中未有最後定論,實不宜過度揣測。如果中選會最後仍決定維持分開舉辦,則對於合併選舉質疑,豈非成為無的放矢的漫駡。

綠指馬總統政見僅完成39% ?

針對民進黨指稱馬總統於總統選舉時所提政見目前僅完成39%,其實批判有失公允:
1.馬總統所提之選舉政見,部分政見是要以八年(兩任)的時間來完成。而這些政策的推動,都是台灣脫胎換骨、繼續向前行的關鍵。
2.414項政見,有些已完成,有些已有進度,吾人理應通盤考量其進度的推動情形,有政策進度而未完成者,亦應展現在進度的百分比中。
3.目前研考會所列管者為政策,至於這些政策的施政成效,我們期待在行政院團隊的努力之下早日達成。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228大遊行 嗆國民黨賠償

針對昨日228前考試院長姚嘉文領軍數十個本土社團在街頭大遊行疾呼:「追究責任、實現公義!」,要求國民黨為二二八事件道歉賠償乙事:

1. 二二八事件是國家歷史的共同悲劇,當年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政府,在六十四年後的今天,政府已作了深刻反省,制定賠償條例及國定假日。

2.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必須用更多的尊重與反省來面對二二八的歷史傷痛,張貼「加害者」與「受害者」標籤的二元對立作法,只會更加分裂我們的社會,無助於歷史真相的釐清。我們期盼能持續調查歷史真相與賡續歷史教育,讓我們的後代能銘記二二八的教訓,並在未來督促政府體現更多的公平與正義。

馬總統真的不介入司法嗎?

針對江國慶案,施明德質疑馬總統介入司法,其實不然:

1.總統行使特赦權,必須等司法定讞後才能行使權力,在法理上是對司法的補救,而不是介入。施明德誤解了制度的意義。

2.馬英九探訪江家人,並沒有指示或影響司法再審,施明德的假設錯誤。尤其施明德的第二假設,如果再審未翻盤,等於馬英九介入失敗,在邏輯上也完全不通。相信如果馬英九不去探訪,施明德還會有另一番言論。

3.台灣真的需要一個大權在握的總統嗎?在憲法上總統真的享有大權嗎?政治人物為什麼都不能還總統這個職位一個清白呢?

陳菊公開支持發林園區敬老禮金

根據中央社報導高雄市市長陳菊於今年2月27日在民主進步黨立委補選候選人林岱樺的造勢晚會上宣布,支持林園區敬老禮金恢復發放。

雖然「敬老禮金」是原林園鄉所獨有的福利,係前鄉長韓賜村編列之三節敬老禮金。但在縣市合併後,基於全市38區的公平性,陳市長將其取消。不過為了輔選林岱樺參與立委補選,陳菊市長又指示區公所考慮將中油、台電及工業區內等企業給地方的回饋金用來恢復發放敬老禮金,此舉雖好,但也出現了幾個問題:

1.陳菊市長輔選時承諾「支持林園區敬老禮金恢復發放」是否為期約賄選?

2.陳菊市長支持林園區運用企業回饋金作為「敬老禮金」的財源,將產生兩種不公平,首先住在沒有企業回饋金區域的老人是否就低人一等,因為不住在林園區就無法享有敬老禮金。其次,將林園區境內的企業回饋金用於敬老,是否也對婦女、幼兒其他也受環境污染影響的族群造成不公?

總統政見達成率達81%,並完成多項延宕許久的國家政策

根據行政院研考會所公佈99年第4季總統政見執行成效檢討報告,截至100年1月20日,414項總統政見中,已完成及執行中已具階段性成果共達336項,占81%,另執行中占62項,規劃中占15項,合計達413項。國民黨執政2年8個月以來的高政見落實率,可謂施政成果斐然。

此外,包括延宕約二十三年的行政院組織改造,在國民黨政府積極推動下獲得通過;每逢選舉候選人必提出的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政見,也在馬總統任內推動修法完成;民進黨執政時兩岸關係緊張對峙氣氛,在馬政府上任後也獲得和緩,迄今已與中國大陸簽署十五項協議及一項共同聲明;我國迄今與97個國家達成免簽證的協議,為出國旅遊洽商的民眾省下寶貴的時間及一筆可觀的簽證費用;我國也成功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另在參與APEC領袖會議的層級上,也爭取提升至卸任副元首層級,兩年多來我國二十三個邦交國邦誼穩固,皆證明「活路外交」策略奏效。

由於政府效能大幅進步,我國的國家競爭力,更被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評比為世界第八(2010年),較前一年大幅進步十五名;201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達10.47%,此乃我國自1988年以來,經濟成長表現最好的一年。除此之外,馬總統所提多項政見,包括農村再生條例、產業創新條例、堅持清廉與法治、杜絕違法濫權……等等,均已兌現。馬政府上任迄今僅有2年8個月時間,完成了許多民進黨政府兩任任期、8年都無法完成的事情,兌現了競選總統期間所提出的多數政見。在野黨人士以似是而非的數據,在媒體指責「馬總統政見完成率不及格」,實在有違事實,且與多數民眾實際感受出現落差。

「總統政見執行成果」,請看研考會網站

http://www.rdec.gov.tw/public/Data/1222144447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