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輻射監測及核安抗震補強建議

今日媒體的討論焦點,逐漸導向輻射塵的擴散和核能電廠緊鄰斷層帶,必須予以補強等問題。下列分項予以論述:

一、原能會已透過30處測站密切監控,惟應公布後續應變計畫以安民心

日本福島核災今日並未傳出重大新災情,僅三號機冒出白煙,東電公司宣稱其為水蒸氣。由於目前僅瞭解日方採用隔空灑水的方式控制溫度,同時正在努力搭建臨時送電線路,希望能重啟冷卻系統的功能,日方亦接受外國援助,儲備更多量的硼酸,在必要時間進行噴灑,作為進一步吸收中子分裂、阻斷核反應的手段。

目前的氣候特性會讓輻射塵朝向阿拉斯加與北美一代擴散,由於華南雲雨帶、蒙古高壓今日出海,對台灣提供了暫時性的「防護罩」功能。原能會除了於機場增設輻射檢測門、協調化學兵進駐重要區域之外,另在台設置30處測站(其中北台灣有19站),目前測值皆處於一般背景輻射值範圍。但原能會仍應儘速向民眾說明在何標準之下、將啟動何種階段性的措施?應事先分階段說明,讓民眾確實感受政府已有所因應,並避免反對陣營藉故影響社會安定。

二、核電補強應優先針對附屬設施,且市區老舊建物的過渡處置更為迫切

由務實面而言,近年的災害規模越來越大、許多當初設計時所採用的歷史資料,或許都已不能反應現在的極端氣候,或複合式災變的影響,因此在這樣一個面臨巨變的過渡時期,以現有的資源去補強最關鍵的弱點,才是能兼顧時效與可行性的方案。綜觀核能電廠的設計,核島區域的結構已極為堅實(核島建築萬一被震垮,則台灣應該沒有任何一棟樓房可以倖免),只要能夠維持熱交換的功能正常,則災害不至於失控,反是要特別注意附屬設施與營運線路的抗震補強,因為這些附屬設施一旦受損,則會使核島區的運作異常。政府應當優先檢討附屬設施的抗災能力,並嚴肅檢討備援設施的運轉現況,才能取信於國人。至於台灣斷層密佈,全島各地皆有斷層通過,然目前的資料顯示,鄰近之斷層並不會引發足以摧毀核電廠的強震,反倒是政府應該對於人口密集區的老舊建物在進行都市更新之前的過渡時期,提出一套補強措施,可能更為迫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