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防治校園霸凌 不只是教育部的責任

教育部目前已推動「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友善校園計畫等反霸凌措施,並舉辦相關人員研習及個案研討會,多管齊下以求校園霸凌的改善。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自99年12月20日起至100年3月24日止,共接獲341件校園霸凌通報。此項數據引發社會對於教育部反霸凌措施是否破功的質疑。
首先,校園霸凌事件實存多年,自99年底桃園八德國中事件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此後,教育部成立24小時反霸凌專線,並規定每週一、四需彙整全台霸凌事件做認定處理。與過去相較,校園霸凌事件因而更為清楚的被注意、認定與揭露。因此,相關統計數據僅為對現況的反應、代表校園霸凌事件仍存且需要持續關注與解決,並無法用來斷定霸凌事件是否比過去更為嚴重,同樣的,短期內此數據也無法用來肯定的論斷教育部反霸凌措施有效與否。
其次,校園霸凌事件涉及層面廣,且與學生次文化甚至是學校所處的地方脈絡相關連。因此,要在短期內求完全扼除,實屬不易。教育部目前已以教育宣導、發現處置及介入輔導等三級預防措施因應,然而長期而言仍須尋求治本之道。
第三,當社會在揭露、譴責校園霸凌事件的同時,我們的電視劇也正上演著以言語或行為傷害、侮辱、恐嚇甚至強制與剝奪他人自由的情節;政論節目的部分來賓或公眾場合中的部分政治人物,或為引發話題、或為爭取曝光率,以言語進行人身攻擊或扭曲事實,甚至為法案的通過與否上演全武行並造成受傷事件。當譴責學生霸凌的同時,社會中該以身作則的公眾人物們與媒體們,不正是讓學生起觀察模仿效用的最佳不良示範?
我們肯定教育部的努力,也期許其能繼續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然而,除了教育部之外,校園霸凌事件的防治也是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社會中每一位成員的共同配合,方可達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