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勿利用日本核災進行政治操作

日本福島核電廠最新受到矚目的災情是儲存廢棄燃料棒的冷卻池因冷卻功能異常而開始出現溫度升高的狀況,其危機在於儲存池周圍並無健全之圍阻體,因此一旦發生氣體爆炸外洩事故,,則輻射污染物質將會被拋散至大氣中,造成大範圍的災害。由於日本電廠內部的運作現況未明,因此建議我方持續保持高度關注。客觀來說,目前的氣流方向以及距離因素,都對台灣較為有利,即使未來有更嚴重的災情發生,我方仍有一定的時間可以反應。

在此同時,我國派往日本的救援隊伍因考量災區輻射污染的威脅而撤返,此實為權衡現地狀況後的專業考量。畢竟,我國派往隊伍的專業屬於「震災後的人命救援」,而非核生化應變,且我國政府因考量救援時效,於震災發生後疾速派員前往日本,但當時並未得知福島電廠會於後續發生輻射外洩災情。因此,除了未來可以進一步強化我救難隊的輻射防護能力之外,國內在野陣營以及媒體實不應該繼續批判,才是務實之道!試想,福島核災發生之後,美國亦考量情勢,暫時將前往救援的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後撤,因此,每個救難隊伍依照自身的專業領域,於適當的時地進行任務,於必要時撤返,舉世皆然。

對於台灣本土的後續因應方面,首先,對於我國核電廠周邊5公里內的居民,應儘速完成村里廣播系統及簡訊通知系統,達到即時傳遞訊息的效率(目前的通知體系中,部分仍須仰賴村里幹部及警局巡邏車的人力協助),對於疏散範圍達到20公里的災變,因已涵蓋台北市部分區域,政府應務實考量如此大規模的疏散計畫是否可行?若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則應該首先回頭檢討核電廠的應變程序,必要時應當於第一時間不惜報廢反應爐,已達迅速終止反應的標的。此外,我國核電廠的設計標準以今日而言或許稍有所不足,但相較之下,核島區的結構相對堅實,而應當立即檢討的便是附屬設施與管線的抗災能力。今日媒體指出,台電所設計的柵門可抵擋12公尺的大浪,但升降時間過長,但我們必須進一步指出,「大浪」與「海嘯」兩者差別不小,台電仍須謹慎評估!最後,依照天候與大氣擴散條件來看,我國應當最重視大陸廣東、上海一帶的核電安全,政府應利用兩岸會談的時機,儘早建立適當的協同聯繫管道,或互助方式,以將此一潛在威脅減至最小。

對於福島電廠的事故,目前我們僅能靜觀其變,但必須事先預防的狀況是,即使核島災變被平息,但東亞地區(包括台灣)可能會被歐美等國進一步宣告為警戒區,屆時我國的旅遊市場、產品輸出、貨物安檢等手續,都有可能受到考驗,進而大幅衝擊我國經濟狀況!政府必須儘早因應。

有關核四的議題,我們更可以看出,在野陣營僅只訴求政治操作,而不關心我國長期核電安全!試想,核四為採用新技術、新標準的機組,但核一、核二皆為運轉數十年的老機組,如果依照在野黨的邏輯停建核四,那我國未來將面臨核一、核二不僅不能提前除役,且須被迫延期營運的壓力,就核能安全而言,在野黨的觀點豈不短視,而且缺乏邏輯的正當性。

以我國的能源結構而言,核能發電在短期而言仍是必要的選項。畢竟再生能源的穩定性不足、全球面臨溫室壓力,且我們仍需要穩定的基載發電容量以供社會運作,我們不可能在現階段就去依賴風力、水力及太陽能等靠天吃飯的能源。值此鄰國災後應變時刻,在野黨竟提出要讓擁核立委落選的訴求,事實上,這並非擁核與否的問題,而是必須兼顧永續發展(如果火力發電比重提高,勢必面臨溫室效應的壓力)、社會運作、民眾生活和經濟成長的議題,民進黨試圖利用日本核災的時機進行政治操作、誤導民眾、扭曲焦點,以牟取私人政治利益,實在不可取!當然,政府亦應儘速檢討我國未來的能源政策,讓民眾了解各項能源方案的風險,凝聚共識,方為上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