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創造內需不是說說而已

蔡英文日昨到台北市大理街造訪,有商家抱怨產業外移,導致生意變差。蔡英文便批評馬英九總統的軸線翻轉失敗,並提出「創造內需,要靠在地經濟」的概念,並承諾民進黨執政後,將組跨部會的專責單位,結合產業、文化、觀光等專家,一同改善傳統商圈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蔡英文提出的「在地經濟」,並不是新的觀念,相關的政策也推行多年。例如,經濟部自83年起推動「形象商圈區域輔導」、「商店街開發推動」,88年起又推動「改善商業環境五年計畫」,民進黨上台後則提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而馬政府上台後更提出300億元的「地方產業發展基金」,來協助各縣市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活絡「在地經濟」的概念從過去就有,相關的政策從民進黨執政一直延續到現在,當過行政院副院長的蔡主席應該相當清楚。這些政策曾造就許多成功的案例,不可否認失敗的也有,但主要原因還是跟經濟的大環境有關,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馬政府。

其實,要活絡內需,不僅要靠在地經濟,也需要引進活水,並與國際接軌。這也是馬政府上台後積極改善兩岸關係,開放兩岸直航,開放陸客、陸資來台,以及簽署ECFA的原因,就是希望引進大陸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活水,把台灣經濟的餅做大,讓所有民眾都能分享。

但看到過去民進黨八年的鎖國政策及近日的言論,實在很難相信他們上台後,台灣的內需經濟會有改善。包括當初要兩岸直航,就說會「木馬屠城」;要開放陸客觀光,就說大陸來統戰。難道斷絕與大陸經濟的聯繫,把台灣對外開放的門關起來,我們的內需就會提振嗎?「在地經濟」就能起飛嗎?請蔡主席講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