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ECFA的簽署是最佳方針,絕非傷害

新台灣國策智庫舉辦近日舉行「ECFA一周年 CEPA八週年」時事論談,多位學者對於ECFA的實施成效多所評論。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天麟表示,當初大部分的人認為,簽署ECFA後台灣的外資會回流,股票會大漲,但結果顯示,去年,我國對中國的投資持續增加,而僑外對台的投資卻持續降低。近來因希臘債信影響,各國股市大跌,台灣股市的跌幅達到5.8%,遠高於美國跌幅0.17%、韓國跌幅0.4%、泰國1.5%。

這些說法的主要論述在於這三點,第一、台股漲幅後各國,第二、資金大舉西進、第三、外資來台大減。

關於第一點,台股漲幅落後各國。股市是經濟先行指標,台股去在ECFA簽署後,儘管美股與大陸股市持續破底,但台股在ECFA護身下,當月、次月漲幅在亞洲股市名列前茅。這說明ECFA對經濟、股市絕非毒藥或傷害,而是正面的力量,但是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不僅僅是ECFA的簽署,資金、利率、匯率等因素都會影響,以股價的漲幅落後全盤否定ECFA的效益並不客觀,況且以新台灣國策智庫的資料來看,台股同時間漲幅遠高於中國大陸和日本。

其次,資金大舉西進與外資來台大減方面。自大陸從1979年經濟上採取改革開放後,大陸投資競爭條件優於我國投資環境及獎勵措施,再加上1990年代我國景氣明顯放緩,政經前景不確定,企業國內投資意願乃下降,許多傳統產業就逐步將資金透過第三地轉進大陸。

過去我們政府對大陸資金ㄧ直採取封鎖政策,不准大陸資金進入,可我國國人與企業對外直接及證券投資都再創高峰,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都市透過第三地轉往大陸,可見資金的流動是無法用圍堵的。資金流失絕非意味著政府須加強管制際資本移動;相反的,央行及財經部會應積極朝著亞太籌資中心的方向發展,如何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台灣將會成為關鍵。

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 與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後,將可以逐漸改善過去兩岸資金「只出不入」資金失衡的的窘境。或許一開始與我國國人與企業匯出去的款項相比並不明顯,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隨著政府的持續鬆綁大陸資金來台限制,來台資金將會快速增加,且大陸的快速崛起也提供了台灣與其他亞洲地區的差異性,發展出屬於大中華的製造業金融服務的商業模式,吸引外國金融業來台投資,彌補資金外移及傳統產業投資不振之缺口,並帶動經濟景氣復甦。

政府不需過度恐慌於大陸對台招商動作頻繁與積極推動許多兩岸共同參與的論壇活動,應致力於台灣的投資環境,使資金在台灣能夠找到好的報酬,這才是引導、吸引資金的最佳策略。例如:新的產業輔導政策,全面發展服務業與新興產業;獎勵創新與研發;擴大內需,改善投資環境,將國內外資金引導到生產要素;對失業者給予第二專長訓練,提升人力素質;租稅優惠,吸引資金回流;擴大公共投資、振興經濟。

這些策略,才是讓台灣經濟再度起飛的關鍵,若對資金進出採取防堵政策和心態,其結果必然導致對政策效果的挫折,築起再多、再高的圍牆,都將無法堵得住無孔不「出」的資金。

分析區域貿易結盟的利弊取捨直觀而言,大國坐擁市場,市場規模的擴大效果有限;小國原坐困愁城,貿易規模得以拓展,獲益自然較多。政府透過模型,就兩岸簽署ECFA 後列入早收清單的貨品項目,完成影響評估,未來三年就將使台灣GDP成長0.4 個百分點,若加計服務貿易自由化帶來的效益,ECFA 對於對台灣總體經濟的效益將更大。

我們相信ECFA有利有弊,但整體而言,ECFA對台灣絕對是加分,而非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